除了北竿芹壁村,南竿還有兩處聚落改造的成功案例,牛角村與津沙村。

其實最早開始在馬祖推動「聚落保存/社區營造」的並不是北竿芹壁村,南竿牛角村才是創始者。


單純又深刻的氣息,透過老屋石縫間的吐納緩緩流瀉

 

角村這名字,據說是因為南竿島形狀酷似犀牛,牛角村就在犀牛角上,所以有此名稱。雖然我看南竿島地圖,怎麼看都不覺得像犀牛,不過「牛角」村還是比後來硬改的「復興」村悅耳響亮,也比較有味道,至今居民還是習慣叫牛角。

幾年前四月某個午後來到牛角村,寂靜的濱海漁村沉睡著,很難想像這裡曾經有過相當繁華的光景。清朝開始就在牛角設置鹽倉帶動漁業昌盛,接著國民政府的行政單位黨政機關紛設於此,鹽倉在民國41年改建成軍中樂園「八三么」,牛角搖身一變為馬祖行政中樞、第一大村、南竿商業中心,當年的熱鬧富庶可是獨領風騷呢!只是隨著連江縣政府遷到隔壁的山隴村(硬改成介壽村),「八三么」搬到獅子村上方山腰,以及漁獲量鋭減,牛角村逐漸由絢爛歸於平靜。

直到十多年前,一群熱心的地方人士相繼投入牛角社區營造計畫,積極修復聚落,將幾間破損不堪的石頭老屋再利用,養豬的魚寮變身成書齋、咖啡館,老屋變成餐館和民宿等,經年累月眾志成城,讓死氣沉沉的老村重現生機。現在可以說是馬祖最具人文美感的村莊。漫步在巷弄間,單純又深刻的氣息,透過老屋石縫間的吐納緩緩流瀉,不時觸動心弦。

村內的閩東傳統建築,論數量和規模雖然比不上芹壁村,仍然看得出社區發展協會十幾年來對這裡所做的貢獻,畢竟要讓居民取得共識,認同聚落保存修繕老屋的必要性,是何等艱鉅任務。還要想辦法將現存眾多外觀不搭嘎的水泥屋鐵皮屋,與整修後純樸石頭老屋取得和諧感,又不能過度商業化,一連串挑戰,在我們眼中看來,至少目前是成功的。對照起澎湖望安中社聚落注入過多「都市化造景規劃」(相關文章在此),牛角仍然保有原汁原味的風雅。


寂靜的濱海漁村也曾有風光歲月

 


石屋相伴踽踽獨行老者度過餘生

 


傾頹老屋改建成餐廳最早是這家「依嬤的店」,不過前年因為無法談妥續租條件,
已經離開這座古意老屋搬到對面,現在這裡變成房東開的「依嬤老店」…...

 


老屋經過改造變得餘韻猶存

 


踩踏每一個石階發現每一處驚喜

 


牛角是馬祖最具人文美感的村莊

 


貢獻最多的牛角社區發展協會位於雅緻老屋裡


沙村聚落改造起步比較晚,我們去的時候許多老石厝還正在修補中。沙灘上棄置的船隻,正悠悠訴說著它承載過的風華。村落旁那片美麗沙灘,在陽光映照下散發如黃金般耀眼光芒,令人驚艷。

根據文獻記載,津沙村是馬祖最接近大陸的漁港,很早以前就與福州貿易往來頻繁而興盛繁榮,各式商店、酒館、煙館林立,不但是南竿第二大漁村,加上地形關係冬暖夏涼,還曾經被視為馬祖最理想的「住宅區」呢。只是離大陸太近終究不是好事,居民一天到晚提心吊膽,擔心對岸砲火攻擊,生活大受影響,導致人口外流相當嚴重,慢慢的,人幾乎搬光了,不少房舍被遺忘在荒煙蔓草中。卻也因為如此,傳統閩東建築得以完整保存,算是因禍得福吧。

眼見牛角和芹壁聚落重建成功,津沙人也成立社區發展協會,向政府爭取經費來修繕廢棄古厝。仿照其他範例,將整修完成的古厝委外給民眾經營,期望以觀光價值為老聚落帶來第二春。


曾經繁華的漁村長期被遺忘在荒煙蔓草中

 


棄置的船隻,代表津沙村早期與福州貿易往來頻繁而興盛繁榮的歲月

 


津沙最大特色是有許多曲折巷弄

 


冬暖夏涼的津沙曾經被視為馬祖最理想的「住宅區」

 


津沙期望以觀光價值為老聚落帶來第二春



美麗沙灘是津沙最與眾不同的資產



沙灘在陽光映照下散發如黃金般耀眼光芒,令人驚艷


祖聚落改造仍然進行著,值得欣慰的是,這樣的行動如磁石般吸引年輕人回鄉修築祖先石屋,讓老厝重現古韻延續生命。期望馬祖聚落能發揚自身的特色,同時維持原有的風貌,不要像九份、金瓜石等老地方一樣變成面目全非的菜市場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inn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