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層層堆疊中,無論如何煙硝瀰漫的現在,轉瞬間亦成為朱雀橋邊野草花的過往了。


像兩百多年前,曾經被清廷百官寄予厚望守護東南海防的澎湖「西嶼西台」、「西嶼東台」、「五孔頂砲台」,面對甲午戰爭日軍來襲卻束手無策,竟至毫無用武之地。最後被遺忘荒煙漫草裏許久,直到陸續整建重見天日,才成為今天炙手可熱的觀光景點。當初力主興建的李鴻章、劉銘傳爺爺們,絕對想不到有這一天吧!

 

西嶼西台西嶼東台
1885年清法戰爭失利後,清廷為了加強東南海防,高舉「積極治台」政策旗幟,在台澎陸續建造十座砲台,澎湖就佔了四座,兩座在西嶼,就是「西嶼西台」、「西嶼東台
都是由德國人設計,分別配備英國製阿姆斯脫朗後膛砲(),守澎湖內海入口。其中西嶼西台是防衛最前哨,更是當時澎湖規模最大、火力最強的砲台。

現在「西嶼西台」、「西嶼東台」不但列入國家一級古蹟,還在旅人間口耳相傳洋溢著濃厚希臘風。但是去過希臘的我可不認同,像這樣把所有類似白色的建築都一竿子歸為希臘風,實在看輕了擁有豐富內涵的砲台們!


通往西嶼東台的道路終於整修完成

 


西嶼東台門前的戰壕也是歷史一部分

 


西嶼東台最初設置的3尊英國阿姆斯壯大砲早已不知去向



西嶼東台四周高築牆垣,牆內壘石成壇,壇上設置大砲大砲當然也不見啦



國家一級古蹟西嶼東台非常有歷盡滄桑之美



登上由德國人設計的矩形東台古堡眺望壯麗海景是一大享受



天蒼蒼野茫茫走過烽火戰亂的年代

 


東台古堡一直到前年都是軍事管制區,2008年才正式對外開放



西臺古堡曾經是當時澎湖規模最大、火力最強的砲台



斑駁生霉的石壁流露歲月的痕跡

 


日軍於二戰間,為了避免美軍轟炸西嶼西台砲陣地,在附近設置假砲轉移注意力

 


從西台古堡可以清楚遠見虎井、桶盤嶼、風櫃與整個澎湖內灣



老照片比一 比
,左:日軍占領西嶼西砲台;右:昔日的西嶼東砲台
(摘自網站)


五孔頂砲台
「五孔頂砲台」位於西嶼赤馬漁港附近五孔山頂上,建於西元1888年,和西台、東台算是前後期同學。台灣光復後由國軍駐守一段時間,移防後廢棄不用。村民曾經將砲台內的營房作為養雞場,後來因為雞不斷被偷只好搬走,砲台荒廢許久。直到幾年前,政府推廣閒置空間再利用,好不容易爭取到經費,整頓後才對外開放。

為甚麼叫五孔頂呢?因為山頂砲台岩壁上有5個開口,用來架設機槍監控海上敵情,當地居民就稱為五孔頂。從山腳望去,五孔頂砲台雄踞山稜上,頗為壯觀。

沿著山腳簇新的木棧道往上爬,大約15分鐘就可以輕鬆攻頂。砲台內有壕溝遺跡、防空洞、還有關犯人的小監禁室,保存相當完整。

站在完工不久的觀景台極目四望,居高臨下視野遼闊,不但能將赤馬村與西嶼內地一覽無遺,還可以遠眺馬公城。對照起它和「西嶼西台」、「西嶼東台」的相對位置,就不難理解為甚麼要在這裡蓋砲台了。


五孔頂是新景點,不懂為何都要用沒創意的血紅大字哩?

 


衝啊衝啊,我要攻占山頭囉 (新鋪好的棧道,沒太陽時走起來很輕鬆)

 


這裡是突擊好地方

 


砲台岩壁上的5個開口,用來架設機槍監控海上敵情

 


從山頂可以眺望牛心山,牛心山背面山頭就是東台古堡,前面一顆顆白點是煞風景的消波塊

 


俯瞰赤馬漁港



俯瞰赤馬村


們多次造訪古砲台,不同季節帶來迥異氛圍,每一次都在歷史迴旋的空間中有新的想像與體認。冬季午後的砲台,寂靜無人,只有風颯颯呼聲。小牛專心聽著我們講述一段段歷史,眼神閃耀著光芒,在當下那一刻,空氣都是活的。

義大利著名歷史學家克羅齊( Benedetto Croce)有一句名言: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 All history is contemporary

為什麼當年看似嚴密的內海防禦體系完全無效?清末沉痾已深,即使想以自強運動與百日維新力挽狂瀾,但是缺乏前瞻創新的遠見、大刀闊斧的魄力,依舊徒勞無功。走訪這些砲台,撫今追昔,總有值得我們借鏡之處。 


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總有值得借鏡之處


 

註:補充知識
1.西嶼砲台無砲 被當廢鐵賣了?

2.更多有關這些砲台的歷史,可參閱澎湖旅遊網站至尊→沿著菊島旅行北環海岸秀篇,找了所有官方網站都沒這裡清楚!

3.這篇很長,因為三座砲台興建於差不多年代、同樣在西嶼、戰略位置相關,只好一起介紹無法分上下集。
為了獎勵您們很有耐心看到最後一個字,凡看完整篇並回答下列問題者,即贈小牛畫作一幅,數量有限送完為止。
請問
「西嶼西台」、「西嶼東台」是哪國人設計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inn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