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盛夏曾經造訪金澤城,時隔多年再度來到金澤,當然不能錯過這百大名城的冬景。巍峨城郭矗立在銀白世界中,薄雪裝點更顯清麗典雅。

 

金澤城有著命途多舛的坎坷「城生」。。。

金澤城前身可以追溯到1546年本願寺建造的「金沢御堂」,為加賀一向一揆根據地,是的!就是高舉「進者往生極樂、退者無間地獄」旗印,口唸「南無阿彌陀佛」,以捨命殺敵聖戰模式著稱、搞得織田信長、上杉謙信焦頭爛額的特攻隊始祖。1580年金沢御堂終於被織田部將柴田勝家、佐久間盛政(柴田勝家外甥)攻陷,佐久間入主後建設城下町「尾山八町」,將御堂修築為城郭樣式,命名金澤城,奠定日後金澤城基礎。1583年賤岳之戰後,加賀百萬石之祖前田利家入主金澤城,改稱尾山城;1587年利家邀請基督教大名高山右近對尾山城進行大改造,同時把名字改回金澤城。

總之,經過前田利家、利長、利常子孫3代不斷大規模整修增築,當年的金澤城規模宏偉,天守華麗非凡,據歷史記載是「繼大阪.駿河之名城」。在前田氏經營下,金澤未曾遭受戰禍波及,富裕繁榮有小京都美稱。偏偏金澤城卻彷彿受了甚麼詛咒,陷入火災不斷一再重建的輪迴。從金澤御堂起,每隔20年到30年就會發生損失慘重的大火,1602年雷擊燒毁天守後沒有重建,以本丸三階御櫓代替天守,並在二之丸建造御殿。1759年金澤城大火幾乎燒毁全城,耗時3年好不容易重建的二之丸御殿,1881年再度遭祝融焚毀殆盡。

直到1996年(平成8年)石川縣政府取得城郭用地,才著手整建為金澤城公園,1999年起以日本傳統建築工法復原菱櫓、橋爪門、橋爪門續櫓、五十間長屋,加以鋼筋混泥土地基、自動滅火設備與無障礙空間等現代科技與設備,是明治時期以來日本最大規模的木造城郭建築,2002年大河劇『利家與松』播放前一年,第一期工程宣告完成開放參觀,意義非凡。2010年宮守堀、河北門也修復完工,雖然這些復原建築只占原城郭很小部份,仍然可以一窺輝煌的過往。 


金澤城石川門入口與兼六園只有一條馬路之隔,兩景點可排在一起


石川門,重建於天明8年(1788),金澤城搦手門(後門),由一之門(高麗門)、二之門(櫓門)、續櫓與二重檐所構成
這是一之門(高麗門)


公豬出沒注意!!


石川門威武的二之門,一之門、二之門、塀等八棟為重要文化財


穿過三之丸廣場來到「橋爪門」


橋爪門續櫓是附屬在二之丸正門橋爪門的三層瞭望樓
 

 


橋爪門由高麗門樣式「一之門」石垣二重塀圍成的「枡形」、櫓門形式二之門」形成的枡形門


石垣二重塀


出窗,防禦登城敵人而設計,打開出窗地板可以投石,三面窗戶可作為火槍射孔

 


橋爪門的二之門」

 


金澤城隨處可見槍砲防禦工事,土牆內側有許多「槍砲射口」從外面看只是一般海鼠牆,
在緊急時刻從牆內打破一片瓦片,就可以變成可架槍攻擊的射口,稱為「隱藏式射口」

 


二之丸廣場與復原的五十間長屋,左邊三層瞭望櫓是菱櫓為二之丸中最高,有很大的投石口與千鳥破風


河北門,是金澤城實際正門,與石川門、橋爪門並稱為「金澤城三御門」,在1759年那場大火燒毁,安永元年(1772)重建
重建後的河北門一直到明治15年(1882)左右毁壞為止,一直扮演金澤城正門角色
重建的河北門於平成19年(2007)11月動工,平成22年(2010)4月完成,耗時約2年半


河北門由一之門(高麗門)、二之門(櫓門)、枡形土牆、及睨櫓台所組成,具有防禦功能


白牆與藍灰屋瓦在雪中更加耀眼


鶴之丸廣場
 


爬上五十間長屋二樓,可以看到裸露的粗松木樑柱結構,這裡也展示當初建城的傳統木造工法、結構斷面模型、挖掘出來的古物


菱櫓向外眺望,可將金澤城各處盡收眼底

 

 




冰封的內堀

 

金澤城以日本傳統木造工藝重建,集各種木造建築技術之大成,多虧傳統技術傳承下來,數百年後的我們才得以看到城郭部分樣貌,所以每次看到這些復原城郭都很感動。

冬天陽光非常吝於露臉忽隱忽現,天陰的時候我也嘗試用黑白模式拍攝,企圖透過突出的對比訴說這城曾經有的滄桑。

 

 

 

 

 

 

 

 

 

 

 


城內有一處可喫茶或賞景的交流中心,值得駐足


在這裡休息賞景,非常棒!


二訪金澤城,達陣!

arrow
arrow

    Winn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