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蘭州西站後,動車開始爬升,駛入平均海拔4000公尺以上的祁連山區,從小耳熟能詳的巍峨天山躍然眼前,按捺不住心頭的雀躍啊。才10月初,窗外已是一片皚皚白雪,高原雪峰冰川一幕幕快速飛逝。翻過祁連山再度回到河西走廊古絲路主幹道上,氣候與地理景觀立刻截然不同,廣袤平野與天邊迤邐的雲山相接。從西安出發後超過7小時車程,終於抵達絲路之旅第一站–張掖。

 

千百年來,絲路一直是許多人心目中的夢求之路,古代商賈們將絲綢、金銀、玻璃、馬匹等無數珍寶從這裡帶往東、西方,多元文化碰撞出飲食、舞樂等各種新火花。佛教經典文化更透過僧人與使節的步履東渡,在漫天黃沙中將佛教與國事興衰鐫刻於石窟中,留下莊嚴瑰麗的永恆。儘管時過境遷,當年風華只能從遺址廢墟憑弔,沿途高山、草原、沙漠、丹霞等目不暇給的自然美景,使古老絲路依舊生機勃勃充滿魅力。2018年人生頭一遭中國自助遊,以西安、洛陽兩古都為絲路之旅前哨站(遊記未完),2019年繼續前往絲綢之路東段(即傳統絲路,從長安到玉門關、陽關)。此行從西安出發,沿途停靠張掖、嘉峪關、敦煌,多虧便捷的高鐵與飛機,讓古時候必須歷盡艱辛賭上性命、花上一年半載才能橫越的絲綢之路不再遙不可及。我和旅伴兩人時間有限的上班族,得以用短短8天踏上夢想已久的征途。

3g10.gif 旅遊日期:2019.10.5-10.12
Day 1:臺灣桃園機場→西安咸陽機場,宿-宜必思西安北客站酒店雙床房1晚(CNY 538含早餐)
Day 2:D2671高鐵7:36從西安北站發車→15:10張掖西站,逛大佛寺,宿-張掖絲路行者青年旅舍雙床房 2晚 (CNY 596不含早餐)
Day 3:全天包車(CNY120)遊馬蹄寺、七彩丹霞
Day 4:10:43 張掖西站→11:55 嘉峪關南站,包車(CNY200)遊長城第一墩(討賴河谷)—懸壁長城—嘉裕關城
           18:18嘉峪關南站→20:48 敦煌站,宿-博彙文華酒店雙床房 1晚(CNY299不含早餐)
Day 5:遊莫高窟
Day 6:敦煌西線包車(CNY400):玉門關(小方盤城)、河倉城(大方盤城)、漢長城遺址、陽關、鳴沙山月牙泉,宿-敦煌山莊豪華雙床房 1晚(CNY 880含早餐)
Day 7:09:50 敦煌機場9H6014長安航空→12:05西安咸陽機場,遊大明宮,宿-宜必思西安北客站酒店雙床房1晚(NT1,162不含早餐)
Day 8:15:40 西安咸陽機場→19:20 臺灣桃園機場


幫大家複習一下地理,紅底是此行停留的都市,希望早日可以繼續未完成的絲路之旅[圖片取自網路]

早上6:48即抵達西安北客站,通過安檢準備搭07:36的高鐵


進站囉


強國的高鐵內裝長相和台灣高鐵差不多,不過感覺還是沒有日本新幹線細緻


D2671和諧號高鐵動車7:36從西安北站發車,走蘭新高鐵,終點為嘉峪關南站,我們15:10在張掖西站下車



西安出發後約3.5小時,11:07左右抵達蘭州西站


第一次看到黃河!!興奮興奮~



這趟很可惜沒空停留蘭州,下回一定要來


蘭新高鐵與舊蘭新鐵路路線大致相同,不過從蘭州出發後舊鐵路走傳統絲路路線,沿河西走廊經武威
蘭新高鐵則沿河湟走廊經西寧,即絲綢之路「青海道」
「青海道」十世紀末,北宋為繞開佔領河西走廊的西夏領土所開闢,
從天水經青海至塔里木盆地成為新的陸上絲綢之路東段商路

新舊兩條鐵路在張掖匯合後回到河西走廊,前往敦煌、新疆


列車駛入平均海拔3、4000公尺以上的祁連山區

 


蘭新高鐵穿越祁連山脈,擁有全球最高的高鐵隧道(海拔3607.4公尺)


巍峨凜然的祁連山,氣勢磅礡令人屏息


蘭新高鐵不愧是現代「鋼鐵絲綢之路」


舒服的坐在動車裡,眼前快速飛逝的險峻山勢令人驚嘆不已,可以想見古人翻山越嶺多麼艱辛與危機四伏

 

 


翻過祁連山再度回到河西走廊古絲路主幹道上,氣候與地理景觀立刻截然不同


廣袤平野與天邊迤邐的雲山相接


搭7小時火車終於快到張掖了
 

《甘州府志》如此描述張掖:「一城山光,半城塔影,連片葦溪,遍地古剎。」,金張掖作為絲路重鎮,兼佛教興盛,明代甘肅省佛教管理機構一度設在張掖。除了僧眾,官紳與普通民眾也積極修建廟窟以積德行善。由於寺廟眾多,明清以來城市格局為「半城蘆葦半城塔影」「三分廟七分水」,是不折不扣的佛城。

一出張掖西站,迎接我們的是亮澄澄乾淨藍天,對這綠洲之城頓時有極佳第一印象,因為西安洛陽的天空總是灰濛濛一片。而市區街道兩旁綿延綠蔭,也顛覆對西北荒漠城鎮的認知。攤開甘肅省地圖,張掖位於全省最狹長的咽喉之地,加上全國第二大內陸河黑河流貫全境,孕育了河西走廊最大綠洲。漢武帝名將霍去病曾在此大破匈奴,取「張國臂掖,以通西域」之意置「張掖郡」,成為古絲綢之路通往西域諸國的商貿重鎮,獲得「金張掖」美譽。

南北朝時期,匈奴支系首領沮渠蒙遜推漢人段業建立北涼國,以張掖為都城,後來蒙遜弒君自立,他不遺餘力提倡佛教,廣集名僧,翻譯佛典,修寺建窟,使張掖成為中國北方佛教中心。南北朝西魏廢帝三年(554年),因境內之甘泉而改張掖為甘州。唐朝時,甘州城國際貿易地位達到前所未有高峰,進而催生文化空前昌盛,玄奘去天竺取經途經此地,陳子昂、王維、高適、岑參等無數文人雅士皆曾駐足留下著名詩篇。北宋天聖六年(1028年),党項族李元昊建立西夏,轄今張掖。西夏尊崇佛教,興建大量佛塔佛寺,張掖大佛寺即建於此時。


很乾淨的天空


綠化工程頗徹底
 




隨處可見連綿綠樹這排柳林綠道通往張掖大佛寺山門

3g10.gif 「塞上禪林,佛國勝境」–張掖大佛寺
走過成排柳林綠道,即可看到張掖大佛寺古樸低調的山門。這座西夏國寺始建於西夏永安元年(1098年),已有上千年歷史,不但是中國現存唯一西夏党項族佛教寺院,據傳元世祖忽必烈也誕生於此,與西夏、元朝皇室皆有密切關係。曾經數度易名,從原名迦葉如來寺,到明永樂敕名「寶覺寺」,清康熙敕改「弘仁寺」,不論寺名怎麼改,大家還是慣稱「大佛寺」,畢竟寺內有中國現存最大室內臥佛像而名聞遐邇。大佛寺規模原本相當宏偉,由牌樓、山門、大佛殿、萬聖殿、藏經殿、 配殿、僧舍和佛塔組成的殿宇巍峨壯觀,元朝時馬可波羅行經張掖,親睹大佛寺宏偉建築與精美雕塑也深受震撼16世紀寺內尚可容納四、五千人同時朝拜。可惜歷經兵燹連年,建築大多毀損,現僅存中軸線上的大佛殿、藏經殿和土塔三處。

我們到訪時還在十一長假期間,諾大的寺域裡倒是遊人寥落,更添古剎莊嚴肅穆。由於張掖大佛寺為皇家寺院,所藏經書多為御賜,書寫規範,刻工精湛,規格極高,加上以前民間寫經成為風潮,所藏經書較甘肅各市州同類藏品,數量與質量都排第一。這處集建築、壁畫、雕刻、經籍文物為一體的西夏佛教藝術寶庫。絕對是張掖必訪景點。

大佛寺正門前方黑色巨石鎏金鑲刻著「西夏國寺」遒勁四字



巨石後的新建石牌坊,正面匾額刻的是「和諧樂土」,
兩側石柱上藏頭聯:「張萬里絲路大道有成開盛世;掖千年寶剎佛法無邊度慈航」


穿過石牌坊就是大佛寺山門,山門古樸低調,門口對聯卻格外醒目:
「睡佛非佛睡,只是我未醒」寥寥十字,道盡人生哲理和佛家智慧


在山門買票,門票40元(淡季20)這座西夏國寺始建於西夏元年(1098年),以中國最大室內臥佛聞名


進入山門,一座歇山式牌樓出現在眼前,中間正面匾額為「佛法無邊」,兩側分別是「佛國長春」、「普放光明」


穿過牌樓,全寺主建築:大佛殿躍然眼前,中國最大室內木胎泥塑臥佛像就在大佛殿裡


大佛殿為兩層全木造結構,多虧西北天候乾燥,才能歷經千年還維持這麼完好
一樓大門正中木製牌匾「無上正覺」為乾隆所書;二樓正中掛的是「功德湏彌」牌匾


大佛殿殿門上是兩幅巨幅鳳凰彩繪,廊簷下也有雕刻與彩繪雖然斑駁依舊栩栩如生
兩側柱子上的楹聯充滿禪意:「睡佛長睡睡千年長睡不醒,問者永問問百世永問難明」


這尊中國現存最大室內臥佛造像全長34.5公尺,光是大臥佛一根中指就能平躺著一個人


佛像為「木胎泥塑」,佛身筆直渾厚,是佛陀深入大涅槃如如不動之相
臥佛身後還有迦葉、阿難等十大弟子侍立,威儀莊嚴;殿內有彩繪泥塑31具,為西夏遺物
南北兩側為生動有勁的十八羅漢群像。
簡直是西夏佛教藝術寶庫,但拍了幾張大臥佛後才知道殿內無法拍照


飽滿厚實的佛足


繞過大佛殿,來到佛教藝術陳列廳。這裡原為大佛寺萬聖殿舊址,後將張掖文廟大成殿遷至此,
現為佛教藝術精品陳列廳,重檐歇山頂古代建築


再沿著中軸線向後,便可到藏經殿的佛教經籍陳列廳裡面珍藏唐宋以來佛經7千餘卷,
最早是唐朝咸亨元年(西元670年)經卷,最晚是清代手抄佛經,
經文卷帙浩繁,至今保存完好都是彌足珍貴的佛教寶物


張掖所藏經書,大部分為“御賜”,書寫規範,刻工精湛,規格極高
包括1435年明英宗御賜的佛國天書《大明三藏聖教北藏經》為全中國僅存最完整的初刻初印本
還有照片這幅俗稱“張掖金經”的國寶級文物—明代金銀書《大般若波羅蜜多經》最珍貴

以黃金、白銀磨出的金粉、銀粉,在名貴紺青紙繪畫書寫而成,華美異常,永不褪色,
令人嘆為觀止


金銀書《大般若波羅蜜多經》降魔曼陀羅扉畫也是為國寶級佛教歷史文物


明萬曆25年(1597)張掖名士仿金銀書《大般若波羅蜜多經》書造五大部金經,
經書中「佛」「菩薩」等均用金粉書寫,其他經文用銀粉書寫


藏經殿和土塔(彌陀千佛塔)


藏經閣後的土塔,始建於明代,原名彌陀千佛塔,為張掖五行塔之一,喇嘛教式風格獨特,相當罕見

 


全塔由塔基、塔身、塔剎三部分組成,相傳置放著釋迦攝摩勝骨灰。
在高大的四方形臺座塔基上為三層須彌座,至今仍是信士檀越供養禮佛的主要場所

 


夕陽餘暉映照下的大佛寺


歇山式牌樓的另一面


萬壽寺(又稱木塔寺)
離開大佛寺剛好拍到木塔寺剪影,始建於北周,隋唐明清多次重修,現為1926年重建
根據《甘州府志》記載的「一城山光,半城塔影」,可知過去張掖有多座大小不一、形狀各異的佛塔,
以象徵金木水火土的「五行塔」最具特色,隨歲月變遷,金火水三塔已崩毀,唯有木塔與土塔還存世。
就是前面提到的大佛寺土塔和這座木塔

a_5.gif待續:可望祁連山美景的馬蹄寺a_5.gif

arrow
arrow

    Winn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