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推薦 百大良醫』

這的確是一個相當具有賣點的企畫,尤其對於一向競逐知名醫生的台灣人來說,斗大的封面標題讓人忍不住掏出荷包來買一本回家研究,商業週刊第1067期推出的『超推薦 百大良醫』想必讓銷售量上揚好幾倍。



站在白色巨塔外,大多數人都會感到徬徨不安


商業週刊執行這次國內有史以來破天荒的調查,是參考美國出版七年的《America's Top Doctors》、日本講談社出版的《名醫推薦的名醫與醫院》,加上學者專家意見後,採用「專家推薦專家」的方式,也就是以問卷調查
全台灣區域醫院以上的院長與醫師們:「若您親友罹患相關疾病,您會願意優先推薦親友求診的醫師是哪幾位?」,還有最有愛心、最有耐心、最專業醫師等項目,這樣的結果應該頗具可信度吧。


雖然商周標榜它的目的有兩個:期望能滿足國人對醫界資訊透明化的需求;也希望藉此樹立好醫師榜樣。


不過我看了一則以憂一則以喜,憂的是,那些名列榜上的醫生本來就很熱門了,這下子不是讓更多人趨之若鶩,影響真正需要就診病患的權益?喜的是,或許這樣可以喚醒更多醫生的良知:行醫志在救人而非汲汲於名利,體認仁心仁術的初衷。

 
這也讓我想起多年前我與家人兩次就醫的經驗。


記得剛懷孕的時候,本來透過同事介紹去台安婦產科找知名醫生,可是第一次產檢覺得醫生很冷淡臉很臭,讓剛懷孕心情忐忑的我更惶恐。後來輾轉找到台大婦產科頗具口碑的醫生,那位醫生的病人超多,可是他從頭到尾都和顏悅色耐心傾聽每位病人的訴說,就算病患嘮叨話多也不會不耐煩要趕走患者。耐心、愛心比什麼
都重要,因為誰都不喜歡上醫院,心裡多少都會不安,醫術多高超,還要待病患如視己親,聽進病人的話,讓就診者安心,這樣才是醫療的宗旨。

 
12年前的深夜,父親突然中風昏迷,突如其來的打擊讓全家徬徨無措,一位在法院位階極高的長輩連忙介紹了某大醫院腦神經外科主任看診,第二天緊急安排開刀。開刀完後父親仍然昏迷不醒,而主任大概是太忙了常常神龍見首不見尾,久久才巡房一次,每次還前呼後擁帶著一大群學生。因為好不容易見到他,主任一駕到,我們總會憂心忡忡的詢問何時才會清醒,可是他通常拋下一兩句:「沒那麼快啦,再等一段時間」後,就忙著跟學生講解揚長而去。看著隔壁床同樣腦部手術的患者,主治大夫三不五時來巡房,殷切垂詢家屬有關患者的狀況,讓我們只能自我安慰:唉,主任級的醫術應該比較高超,但是也比較忙吧。

 
一個多月後,父親終於醒了,雖然過了一年他終究走了,我們還是很感謝那位主任的診治,讓我們有多一點時間陪伴父親。只是我永遠難以忘懷,父親住院那段期間,身為家屬的我們分分秒秒忍受錐心哀傷與徬徨,在面對醫生的時候,卻又必須卑躬屈膝的無奈無助。

 


待病患如視己親,聽進病人的話,讓就診者安心,這樣才是良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inn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