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飲馬寒宵月,古戍盤雕大漠風。除是盧龍山海險,東南誰比此關雄》出嘉峪關感賦四首其二–林則徐

600多年前,明朝發現位於河西走廊最狹窄隘口的嘉峪關深具戰略價值,開始在此修築關城。成為明長城最西邊關口。在祁連山、黑山與戈壁灘映襯下,這座地勢險要、巍峨壯觀的天下第一雄關,開啟扼守河西走廊咽喉之地的漫長歲月。時光洪流不曾停滯,今日大漠依舊蒼茫,只是嘉峪關早已卸下防禦重任,烽火臺裊裊狼煙被5公里外「鋼城」嘉峪關市的工業廢氣取代。

 

揮別待了兩天的張掖,我們搭10:43分的高鐵前往嘉峪關,大約70分鐘抵達「嘉峪關南」站,建於2014年的車站是蘭新高鐵上的一站,距離嘉峪關市區的嘉峪關火車站(建於1956年)還有15分鐘以上的車程,本來打算在嘉峪關市住一晚,考量隔天上午已預約的敦煌石窟行程太倉促,臨時取消嘉峪關市住宿,這趟先給嘉峪關半天時間,晚上直接殺到敦煌過夜。

嘉峪關主要有3個景點:長城第一墩(討賴河谷)、懸壁長城、嘉裕關關城,嘉峪關關城位居中間,往北約7公里是懸臂長城,往南是第一墩,包車遊最省時間。行前很擔心抵達後要去哪包車,在張掖時詢問青旅老闆,他說車站前就有計程車攬客了。一出車站,果然有師傅搭訕要不要包車,我們頓時如釋重負。先回車站搞定晚上去敦煌的高鐵票(18:18出發),出車站師傅還在,跟他談包車到3景點價格,原本開價RMB 210,200成交。師傅說嘉峪關關城是後來新建沒甚麼看頭,建議我們花多一點時間在其它兩處,第一站就先出發去南邊的長城第一墩(討賴河谷)吧!


揮別待了兩天的張掖,我們搭10:43分的高鐵前往嘉峪關


張掖出發後大約70分鐘抵達「嘉峪關南」站


嘉峪關主要有3個景點:長城第一墩(討賴河谷)、懸壁長城、嘉裕關城,
從地圖可看到嘉峪關城位居中間,往北是懸臂長城,往南是第一墩,所以包車遊最省時間


我們的包車在此,到3景點原本開價RMB 210,200成交
 

第1站:明長城西邊起點–長城第一墩(討賴河谷)
還沒有爬過北京八達嶺等任何長城,我反而先到明長城西邊起點—長城第一墩。

明代,嘉峪關管轄39座墩台,關內墩台林立,縱橫交織,相互瞭望,互通情報。長城第一墩矗立於黑山腳下討賴河畔約56公尺高的懸崖上,又稱討賴河墩,建於明嘉靖18年(1539年),是關南最主要的墩台,也是明長城最西端第一座墩台,擔負傳遞關南及祁連山諸口軍事資訊重任。曾有長城專家生動吟詠它的雄險:嘉峪關,雄險畫皆難,墩堡遙遙相互望,長城道道連關山,猿臂也難攀。以黃土夯築而成的墩台看似平凡歷史地位可是舉足輕重雖然現在僅殘存約10公尺高,夯土層厚達10~20公分仍然相當堅實。

景區即是以「長城第一墩」與「討賴河峽谷」為主開發的觀光區,包括地下谷與透明觀景台、仿古兵營、吊橋、討賴客棧等,撇開這些很人工很商業化的現代建築,在高懸討賴河上方的玻璃觀景台憑欄遠眺,祁連山冰川融雪而成的討賴河蜿蜒險峻峽谷中,西連浩瀚無際的大漠戈壁,南望連綿起伏的祁連雪山,北依雄偉嘉峪關,大自然與墩台殘址交織的蒼茫景象,仍足以引發思古情懷,相當值得一遊。

北門入口,師傅在外面等我們


在入口處買票,中國景區很流行門票聯票+電瓶車車票這裡當然不例外為了省事我們聯票
聯票包含嘉峪關關城、長城博物館和懸臂長城,旺季(5月1日-10月31日)120元/人(我們去時110元現在漲了)
淡季(11月1日-4月30日)100元/人,電瓶車12元/人;
也可以單獨買這裡的門票旺季(5月1日-10月31日)22元/人,淡季(11月1日-4月30日)11元/人

我們參觀順序:搭電瓶車到地下谷觀景平台→沿討賴河到兵營過吊橋到討賴客棧過吊橋走回到第一墩→往北沿明長城至北門離開
參觀時間約1.5小時



中國景區遼闊,主要參觀點都很遠,逼得遊客都要搭付費電瓶車


2019年來訪剛好是中共國慶假期,到處可見建國70年看板

討賴河由祁連山冰川融雪而成,蜿蜒險峻峽谷中,前方是景區建的仿古兵營與討賴客棧,隔討賴河相望


沿討賴河走近吊橋,遠方可見高壓電線桿林立的工業城:嘉峪關市區


西臨浩瀚無際的大漠戈壁

 


從另一方向看討賴河峽谷的險峻雄偉


來到仿古兵營、吊橋、討賴客棧區域


明知腳下不過是一處仿古兵營,卻還是能感受金戈鐵馬狼煙起的邊境之戰


雖然是連假但沒甚麼遊客耶


明朝這裡設有塢、驛馬、驛駝、食宿、積薪等物,配備有一定數量的守兵,因此建了仿古兵營


走吊橋到對岸的討賴客棧


到對岸了


討賴客棧,是電影新龍門客棧的拍攝地點


討賴客棧是依據西北古民居樣式所建,茅簷泥壁,不過沒開放不能進去參觀





時間有限,趕快過吊橋往回走,到景區最重要的「長城第一墩」


還沒有爬過北京八達嶺,我反而先到明長城西邊起點—長城第一墩
雖然不是爬長城,歷史控這輩子終於來到長城墩台遺址也是很感動內


石碑上刻著「第一墩 萬里長城從這裡開始」


看似平凡的黃土夯築,歷史地位可是舉足輕重


嘉峪關,雄險畫皆難,墩堡遙遙相互望,長城道道連關山,猿臂也難攀


以黃土夯築而成的墩台,夯土層厚10~20公分雖然只是殘存仍相當堅實


大自然與墩台殘址交織的蒼茫景象,足以引人思古情懷


※戰國秦、漢、明三代長城西端起點均在甘肅境內(秦-臨洮、漢-玉門關、明-嘉峪關),甘肅境內現存長城總長度3654公里,佔中國長城總長度近五分之一,居全國第二,其中明長城1738公里,居全國之首。
 

 

第2站:孤懸黑山之巔的防線–懸臂長城
還沒看過爬過長城的我,此刻站在山腳眺望,以45度角孤懸黑山上的懸臂長城宛如一尾巨龍蜿蜒穿行山巔,朝思暮想的長城就在眼前,雖然是重蓋的建築,心中依舊充滿興奮與震撼。

離開長城第一墩景區,我們往北來到距離嘉峪關關城約7公里的「懸臂長城」。明嘉靖19年(1540年),在古絲綢之路與明長城交匯點陡峭山壁上修築城體,成為萬里長城入嘉峪關最後一道,擔負古嘉峪關軍事防禦體系重任。長城如鐵臂懸空,氣勢雄偉,只是歷經5百多年,當年就地取礫石黃土夯築的本體早已散失,僅殘存750公尺。目前所見大多是1987年為了開發旅遊重建。

懸臂長城看起來很陡峭,一步一步攀登,比想像輕鬆許多,繞一圈大約一小時。登頂後極目四望,大漠遼闊高遠,四望天地相接,關外荒涼盡收眼底,片片綠洲點綴其中,頗有「更悲秦樓月,夜夜出胡天」的蒼涼,引人壯思欲飛。漫天沙塵中,戈壁灘上矗立著一整列西電東送高壓電塔,與不遠處鋼鐵之城的巨大煙囪、林立高樓,有如海市蜃樓般迷離,曾經有的「四邊伐鼓雪海涌,三軍大呼陰山動」征戰壯烈,「功名祗向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萬丈豪情,只能從青史追想。

長城第一墩到懸臂長城景區約30分鐘懸臂長城景區大門和長城第一墩大門很類似,彷彿一個模子出來的


懸臂長城景區導覽圖


開始爬懸臂長城囉,雖然是重建第一次爬長城還是相當興奮


懸臂長城由步道、垛牆、墩台組成,1987年修繕,在首尾各增修一座墩台,共有3座墩台



在山腳眺望,懸臂長城以45度角孤懸黑山上宛如一尾巨龍蜿蜒穿行山巔


一邊沿步道而上,一邊回頭, 可看到遠方鋼鐵之城嘉峪關市的巨大煙囪、林立高樓


以前是平沙萬里絕人煙的荒涼戈壁灘,1958年伴隨「酒泉鋼鐵公司」發展成新興重工業城-嘉峪關市
是西北鋼鐵基地,汙染嚴重聞名


漫天沙塵中,戈壁灘上矗立著一整列西電東送高壓電塔,與鋼鐵之城巨大煙囪、林立高樓,有如海市蜃樓般迷離


親自一步一步攀登而上才能感受壯思欲飛的情懷


登頂後極目四望,另一側可見大漠遼闊高遠,四望天地相接,關外荒涼盡收眼底

 


對面步道是回程下山的路徑

 


到達頂端的墩臺,一邊拍照一邊慢慢爬到這裡大約40分鐘


山頂墩台的欄杆竟然也流行掛滿了祈福鎖


來看看寫甚麼


下山了


下山是走後山小步道,平坦但簡陋多了


舉頭回望剛剛走過的長城


頗有「更悲秦樓月,夜夜出胡天」的蒼涼


來到平地,看到這些很觀光化的絲綢古道雕塑群頓時拉回現實


這裡曾是古絲綢之路交通要道,張騫曾帶著滿載絲綢的駱駝商隊,緩緩西行


跟絲路有關的古人雕塑都在這裡,張騫、班超、玄奘等



也有馬可波羅

 


我覺得嘉峪關三景區最值得一遊的懸臂長城

  

第3站:天下雄關嘉峪關關城
揮別懸臂長城,來到此行最後一站:嘉峪關關城。

這座與千里之外山海關遙相呼應且年長9歲的關城,位於嘉峪關最狹窄山谷中部,地勢最高的嘉峪山上,城關兩翼城牆橫穿沙漠戈壁,以地勢險要,巍峨壯觀著稱。始建於明洪武5年(西元1372年),長達168年(1372-1539)持續增築強化,一座規模宏大的關城矗立在古絲綢之路咽喉要衝上。關城為防禦所需,建有內城、外城、城壕三重城廓,加上羅城、甕城多道防線的重疊並守之勢,與南北翼長城連為一體,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一百里一城,形成壁壘森嚴固若金湯的軍事防禦體系,是明長城西端第一重關。現存關城總面積3萬3千5多平方公尺,由外城、內城和甕城組合而成內城牆上建有箭樓、敵樓、角樓、閣樓、閘門等共14座,是長城沿線現存最大關隘。

自古以來,嘉峪關一直是人們眼中的生死分水嶺,當年商賈間流傳民謠:「出了嘉峪關,兩眼淚不乾,向前看,戈壁灘,向後看,鬼門關」。今天已經蛻變為觀光勝地,雖然和多數歷史文化景點一樣,太多人工雕琢痕跡,憑弔古蹟、回望歷史,依舊能感受其「東南誰比此關雄」威嚴壯麗。

抵達嘉峪關關城已經下午4點半了,因為要搭傍晚6:18高鐵去敦煌,剩下不到一個半小時逗留,只好匆忙走一圈,本來想體驗「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風情,一來陰天沒太陽,二來沒時間登城,半天遊嘉峪關果然太趕了!就待下回吧!


關城最外圍入口


明朝重修的碑文,始建於明洪武5年(西元1372年),長達168年(1372-1539)持續增築強化


還要走一大段路才能進城內


關城內東甕城外有文昌閣、關帝廟、戲台,城內靠北有游擊衙門府一座,都是清代建築
此為文昌閣,始建於明代,重建於清道光二年(1822年)



關帝廟,明末清初從內城遷到現址


嘉峪關戲台是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建

 

 

 


眼前的內城東門「光化門」,建於明正德元年(1506年),經歷近五百年風雨及地震等自然災害,仍巍然屹立於關城之上

 

 


當年內城、外城、城壕三重城廓,加上羅城、甕城多道防線成重疊並守之勢,
與南北翼長城連為一體,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一百里一城,
形成壁壘森嚴固若金湯的軍事防禦體系
現存關城總面積3萬3千500餘平方公尺,仍然是長城規模最大關隘


天下雄關碑,清代刊立
清嘉慶十四年(1809年)肅鎮總兵李廷臣視察嘉峪關防務時,見這里南有祁連雪山,北有黑山,
關勢雄偉,便寫下“天下雄關”四字並勒石為碑


要趕往敦煌只好依依不捨離開嘉峪關,
半天太趕了!後會有期

arrow
arrow

    Winn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