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牙中部內陸的巴塔利亞(Batalha)只是個普通小鎮,但是巴塔利亞修道院(Mosteiro da Batalha)絕對應該排在葡萄牙必遊名單的前3名,也是此行我最愛的景點。

 

第一任葡萄牙國王阿方索一世從摩爾人手中收復失土建立葡萄牙帝國後(1139),葡萄牙原本的羅馬式建築開始加入歌德式風格。隨著葡萄牙以海權迅速崛起開啟大航海時代,在藝術與建築也發展出自成一格、充滿海洋元素的曼努埃爾式(Manueline)風格,一時蔚為風潮。雖然殖民霸權盛世隨著帝國衰落而曇花一現,但是幾座知名修道院華麗宏偉的曼努埃爾式(Manueline)建築,將永遠銘刻海上霸主的榮光。其中里斯本貝倫區熱羅尼莫斯修道院(Mosteiro dos Jerónimos)與巴塔利亞勝利之后修道院(Mosteiro Santa Maria da Vitória)兩座世界文化遺產,堪稱曼努埃爾式工藝極致。不過熱羅尼莫斯修道院觀光客太多了,像菜市場吵雜,反而巴塔利亞修道院位處中部,遊客少了許多,才能好好享受修道院的莊嚴寧靜。

葡萄牙中部內陸有3座世界文化遺產,除了巴塔利亞勝利之后修道院,還有阿爾科巴薩Alcobaca的聖瑪麗亞修道院(Mosteiro de Santa Maria de Alcobaça,1153)、托馬爾 Tomar 的基督會修道院(Convento de Cristo,12世紀),三座修道院距離里斯本約130公里,彼此相隔約一小時車程。我們捨科英布拉特別來中部停留,本來打算把3座風格迥異修道院一網打盡,可惜時間只夠去巴塔利亞勝利之后修道院,華美絕倫氣勢磅礴果然令人大為震撼,這座宏偉的修道院是從哥德式建築過渡到曼努埃爾風格的代表,雖然經過100年工程並未完工,卻影響很多後來的葡萄牙建築,專程一訪相當值回票價!

在Leiria巴士站現場買票,08:45出發Batalha車程約25分鐘

巴士是很可愛的廂型車


Batalha巴士站到了,等等回程也在這裡搭車,是環狀路線

Batalha是相當寧靜的小鎮,這裡的重點就是巴塔利亞勝利之后修道院

國王約翰一世(João I)為了慶祝1385年在阿勒祖巴洛特戰役戰勝卡斯蒂利亞王國並且感謝聖母幫助,下令建立巴塔利亞鎮與修道院,「Batalha巴塔利亞是葡萄牙語「戰役」之意,所以巴塔利亞修道院也被稱為勝利之后修道院進一步鞏固葡萄牙民族獨立的象徵,意義非凡。

這座道明會修道院的建築風格融合晚期哥德式與曼努埃爾風格1386年開工,由15位建築師,歷經7位國王,一百多年才建成。1755年里斯本大地震僅造成小部分損壞,毀滅性破壞來自1810年拿破崙軍隊入侵的人禍。1834年道明會被逐出,教堂與修道院荒廢淪為廢墟。1840年國王斐迪南二世才開始修復,直到20世紀初完成。1907年被列為葡萄牙國家古蹟,1980年修道院改設博物館,1983年入選世界遺產。


從巴士站走約5分鐘就可以看到宏偉的修道院矗立眼前



為了慶祝1385年戰勝卡斯蒂利亞王國,和感謝聖母幫助,國王約翰一世(João I)下令建立巴塔利亞鎮與這座修道院,
所以巴塔利亞修道院也被稱為勝利之后修道院是葡萄牙民族獨立進一步鞏固的象徵,意義非凡,

建築風格為晚期哥特式結合曼努埃爾風格


工程從1386年開始,由15位建築師,歷經七位國王,長達一百多年才建成


修道院廣場屹立一座身著盔甲腰配長劍威風凜凜的騎馬雕像,這是葡萄牙功勳卓越的Nuno Álvares Pereira將軍
1383-1385年葡萄牙內戰危機、以及與卡斯蒂利亞王國阿勒祖巴洛特戰役,他都指揮作戰扮演關鍵角色
可說是葡萄牙獨立、若昂(João)得以登基成為葡萄牙國王的最大功臣,因此國王下令在此幫他塑像

 

 


我們誤打誤撞,沒有從正門而是從北側的門進入主教堂

修道院分為好幾個區域,配置圖如下,從1-The Church(主教堂)大門進入後,只有主教堂可免費參觀,其他都要門票。主要參觀區域是2-Founders' Chapel(創立者禮拜堂)、3-Royal Cloister of King Joao I(皇家迴廊)、4-Chapter House(祈禱室)、8-Cloister of King Afonso(阿方索五世迴廊)與最重要的9-Unfinished Chapels(未完成禮拜堂),售票處在主教堂左手邊的小櫃台。




買完票在簽名本上留念


隨票附簡介

◎ The Church Nave(主教堂中殿)
主教堂中殿是典型歌德式「高、直、尖」原則,完全沒有裝飾和雕塑,呈現樸實無華的靜肅氛圍。拔地擎天的筆直石柱升騰向上舉起肋狀拱頂,彰顯上帝至高無上的感召力。光線透過10個彩繪玻璃進入教堂陰暗的空間,營造神秘燦爛的景象,表達了人們嚮往天國的內心理想。


主教堂是典型歌德式教堂,內部裝飾和雕塑呈現「高、直、尖」的原則


教堂中殿高達32公尺,對於哥德式建築來說是相當高


光線透過彩繪玻璃窗進入教堂陰暗的空間,讓信徒在閃耀的光線下產生接近天國的崇敬感


兩側拔地擎天的筆直石柱升騰向上舉起肋狀拱頂,,彰顯上帝至高無上的感召力

 

◎ Founders' Chapel(創立者禮拜堂)
主教堂右側的「創立者禮拜堂」是不可錯過的美麗場域,完美融合了火焰哥德式(Flamboyant Gothic)與晚期英式垂直哥德式(English Perpendicular style)建築風格。一片片彩繪玻璃窗圍繞著精緻鏤刻的八角星形穹頂,當陽光穿過彩繪玻璃投射牆面、石柱上,五彩繽紛的光影緩緩流瀉在靜謐的殿堂,營造出如夢似幻的神聖氛圍,連我們這種非教徒,讚嘆崇敬之心也不自覺油然而生。

創建巴塔利亞修道院的國王約翰一世(卒於1433年)與來自英國王室的皇后菲利帕(Philippa of Lancaster、卒於1415年)就長眠在星形穹頂下,兩人雕像頭頂著精雕細琢的華蓋,靜靜躺在巨大厚實的大理石棺廓上。國王右手執著愛妻左手,象徵葡萄牙與英國間的友好關係長長久久。國王皇后石棺旁有4個王子墓室相伴,包括開啟葡萄牙大航海時代的核心人物-恩里克王子。


五彩繽紛的光影緩緩流瀉在靜謐神聖的殿堂,營造出如夢似幻的氛圍


彩繪玻璃與陽光交織出的色彩彷彿不似人間

 


國王約翰一世與皇后菲利帕就長眠在這處美麗殿堂


巨大厚實的合葬大理石棺廓高度比人高許多,上面就是兩人雕像

 
兩人雕像躺在巨大厚實的大理石棺廓上頭頂著精雕細琢的華蓋國王右手執著愛妻左手,象徵葡萄牙和英國友好
這張是高舉自拍棒才勉強拍到他們牽手的姿態


精雕細琢的華蓋

 


華蓋上的徽記是約翰一世所屬的阿維斯王朝(Dinastia de Avis創造大航海時代黃金期)和皇后Philippa的英國Lancaster王族


國王皇后石棺旁4個王子墓室,包括頭頂華蓋、開啟葡萄牙大航海時代的核心人物-恩里克王子


禮拜堂還沒修復前的樣貌


◎ Royal Cloister of King Joao I (皇家迴廊)
踏進正方形的皇家迴廊,再次深受筆墨難以形容的震撼。近百年間,迴廊經過數任建築師陸續加入各種建築元素,最初拱廊與花飾鏤空窗格的哥德式主體建築是由建築師Huguet打造(1402-1438期間擔任),四葉形(quatrefoils)、百合花(fleurs-de-lis)與玫瑰花(rosettes)等裝飾賦予洗鍊的後歌德結構柔美外貌。後來的建築師在窗戶、圓柱和拱廊中添加大量曼努埃爾式(Manueline)圖騰,包括廊柱上鏤刻南方椰子樹及螺旋幾何圖案、鏤空窗格上則有象徵海洋的貝殼、珍珠和海藻,蓮花、野薔薇、藤蔓等植物元素,十字架、伊斯蘭教圖騰,各種錯綜複雜的元素層層交替出現,後歌德式與曼努埃爾式和諧共譜出華美浪漫藝術傑作。當陽光透過鏤空窗格灑落在長廊上,投射出一幅幅瑰麗光影,歐洲最美迴廊之一絕對實至名歸。


歐洲最美迴廊之一,拱頂長廊向前方延伸,陽光透過鏤空窗格灑落迴廊,投射出一幅幅美麗光影


兩種不同花樣的花飾鏤空窗格交錯排列,串連起整個正方形皇家迴廊


後歌德式與曼努埃爾式和諧交織出華美浪漫藝術傑作


站在庭園中環視華美瑰麗的迴廊結構與高低錯落的尖塔


廊柱上鏤刻南方椰子樹及螺旋圖案、各種錯綜複雜的圖騰層層交替出現


廊柱外就是花園
 


迴廊一角雕工繁複的華麗涼亭,矗立一座大理石三層噴泉

 


每個出水口的雕像面貌都不同

 


連噴水池也能麼美

◎ Chapter House(祈禱室)
祈禱室位於皇家迴廊中,稍不留心很容易錯過。這個由Huguet建造的祈禱室,主要是為了紀念第一次世界大戰上千萬陣亡將士。最令人驚嘆的是穹頂橫越19平方公尺面積,毫無樑柱支撐,當年是建築界史無前例的大膽挑戰。為了避免興建時發生意外,工人還派死囚擔任。據說最後一個鷹架拆除後,Huguet在穹頂下過了安全無虞的一夜,親身印證他的確完成這項驚人的建築成就。

 


祈禱室耶穌像下方的無名戰士紀念碑,兩位第一次世界大戰陣亡無名戰士長眠於此,代表一戰上千萬陣亡將士


橫越19平方公尺面積的穹頂毫無樑柱支撐,當年是建築界史無前例的大膽挑戰


 

 

 

◎ Cloister of King Afonso(阿方索五世迴廊)
建於15世紀下半葉的阿方索五世迴廊是樸實簡約的傳統哥德式風格,與裝飾繁複華麗絕倫的皇家迴廊形成鮮明對比。它是首座兩層樓迴廊,帶有雙尖拱門,爬上二樓眺望修剪整齊的庭園,另有一番清新氣象。


阿方索五世迴廊是樸實簡約的傳統哥德式風格

 

 


葡萄牙第一座二層樓迴廊


 

◎ Unfinished Chapels(未完成禮拜堂)
無庸置疑,未完成禮拜堂是巴塔利亞修道院最吸睛、最令人驚嘆連連的建築傑作,也見證修道院至今並未真正完工的事實。它位於主教堂後方,必須走出修道院從另一側獨立入口進入。原本是國王約翰一世繼任者杜阿爾特一世(Duarte I,Duarte是葡文的Edward)為自己與後代籌劃的第二座皇家陵寢,由正值創作顛峰的Huguet受命擔綱主建造者。Huguet設計八角形的主體結構,內部由7座輻射狀的六角形小禮拜堂與華麗大門構成。1434年開工,不巧的是國王在1437年去世,如此大工程當然還沒完成,隔年Huguet本人也離世,整個建造工程被迫中止。

直到曼紐一世(Manuel I,1495年-1521年在位),當時他幸運繼承了堂哥約翰二世為葡萄牙建立的航海事業,葡萄牙正值海上霸權盛極一時的輝煌年代。為了名留青史,曼紐一世再度啟動祖先未完成的禮拜堂志業,不過將陵寢的原始主設計進行修改,增強光宗耀祖的紀念意義。在他統治期間,7座小禮拜堂大致完工,高達15公尺的大理石拱門與石柱上鏤刻著各種曼努埃爾式(Manueline)裝飾元素,渾天儀、藤蔓果實樹枝、繩索圓圈幾何圖形等錯綜交纏,將曼努埃爾式繁複華麗的特色發揮得淋漓盡致,巧奪天工令人嘆為觀止。更妙的是,曼紐一世為了表示對當年創立禮拜堂的先祖Duarte I敬意,特別在拱門與石柱雕刻座右銘Leautéfaray tam yaserei(我永遠忠誠)多達200次以上。

正當工事陸續完成,正要開始拱頂工程,卻因不明原因再度停工,有一說是曼紐一世把資金挪去興建里斯本的熱羅尼莫斯修道院(Mosteiro dos Jerónimos),以紀念達伽馬從印度有功而歸。也有另一說是Huguet的拱頂設計太複雜難以完成,畢竟他建造的Founders' Chapel和Chapter House都是史無前例的建築藝術成就。無論原因為何,直到1940年,Duarte I國王才終於和王后Eleanor安厝在未完成禮拜堂的合葬靈柩中,歷經長達500年光陰再度重逢,他們的兒子阿方索五世(Afonso V)和阿方索五世早夭的第一個兒子約翰(João)也葬於此,Duarte I當初為家族築皇家陵寢的心願終於實現。

陽光游移在殘壁上蔓生的青苔、斑駁的角落、豔麗的彩繪玻璃窗,營造出迷離夢幻的光影與蒼涼空寂美感。當時過境遷,或許沒有幾人會憶起殖民霸權盛世的風華,但是這些建築藝術的留存,終會勾起人們對逝去王朝的記憶。

未完成禮拜堂位於主教堂後方,必須走出修道院從另一側獨立入口進入,入口就在照片的左側


未完成禮拜堂外觀


殘壁上蔓生的青苔充滿蒼涼的美感

 


高達15公尺的大理石主拱門上方一層層精雕細琢的圖案,彷彿鑲滾蕾絲花邊
建築石刻能呈現如此精細柔美的效果實在
令人嘆為觀止


八角形的主體結構,相機不夠廣無法一次拍出八角形全景,只能分開拍攝


相機不夠廣無法一次拍出八角形全景,只能分開拍攝


1533年加入的文藝復興時期樣式華麗陽台


內部由7座輻射狀的六角形小禮拜堂與華麗拱門構成


每座小禮拜堂內部彩繪玻璃窗、拱門與拱頂設計都不同


直到1940年,Duarte I才終於和王后安厝在未完成禮拜堂中


Duarte I絕對未曾料過他的陵墓以露天型式呈現


他們的兒子阿方索五世(Afonso V)和阿方索五世早夭的大兒子約翰(João)也葬於此


阿方索五世(Afonso V)陵墓拱頂相當繁複


阿方索五世(Afonso V)早夭的大兒子約翰(João)

 


柱上鏤刻著各種曼努埃爾式(Manueline)裝飾元素,巧奪天工令人驚嘆不已


藤蔓果實樹枝、繩索圓圈各式各樣幾何圖形錯綜交纏


登峰造極的石雕工藝

 


曼紐一世為了表示對當年創立禮拜堂的先祖Duarte I敬意,
特別在拱門與石柱雕刻Leauté faray tam yaserei(我永遠忠誠)多達200次以上



 

arrow
arrow

    Winn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