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rezel.pixnet.net/blog,為什麼是Brezel因為Brezel這個字帶給我溫暖幸福的回憶

六月底,應該是陽光普照春暖花開的燦爛時節,今年德國天氣卻一反常態。那時我們在新天鵝堡山腳下,正爬往黃堡途中,氣溫只有十來度左右,細雨霏霏絲絲寒意。正覺得又冷又餓的時候,突然一股香氣迎面撲鼻而來,看到路邊有人賣一種比臉還大的食物,原來是叫Brezel的麵包(Wikipedia翻譯成椒鹽卷餅)。形狀跟我以前在紐約或在台北環亞買到的Pretzel很像,是美麗的蝴蝶結,不過大多了,趕快買一個狼吞虎嚥,哇,外皮酥脆裏面鬆軟,尤其麵皮香透了!上面鋪著粗鹽非常對味,很快就吃得一乾二淨了!幾口熱熱的大Brezel下肚,原本寒冷的身軀溫暖不少,頓時充滿幸福的飽足感。

 

吃上癮後,旅途中只要有看到Brezel都會買來吃。基本上只有德國和法國亞爾薩斯買得到,法國其他地方是看不到蹤影的。德國的Brezel和我吃過的Pretzel口感不太一樣,Brezel捲的節比較粗與厚實,吃起來更有嚼勁。它成為旅途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美味食物。

 

提到Brezel,它的來頭可不小,歷史非常久遠,根據文獻記載,從西元1111年開始就是南德一帶麵包店的標誌,從此以後在巴伐利亞(Bavaria)和斯瓦本(Swabia)就流行至今。12世紀亞爾薩斯的一部修道院手抄本上就繪有Brezel呢!而它的名字據傳起源於西元610年,義大利修道士為了讓孩童學會祈禱文,就做出形狀像胳膊交叉在胸口的椒鹽脆餅做為獎勵,拉丁文的pretiola就是小獎勵的意思,不過這個說法一直未得到證實。

 

關於它像胳膊交叉在胸口的奇特形狀也有許多故事,傳說之一是15世紀德國符騰堡公爵要求一個被控訴竊盜罪的麵包師傅做出能將太陽變三倍的麵包,才能免除牢獄之災。麵包師傅想破腦袋也想不出來,正要放棄的時候,突然看見他愁容滿面的太太抱著胳膊走來走去,靈機一動,將麵團捲成現在Brezel的形狀。果然,拿起Brezel往太陽看,太陽果然變成三個哩!

 

傳說之二比較被採信,交叉圖案代表修道士禱告的樣子,三個孔則代表基督教三位一體,說來說去又回到宗教。

 

德國叫Brezel,法國叫Bretzel,傳到美國變Pretzel,雖然口感不同,來源都是一樣的,紮實有料的德國Brezel如同實是求事的德國人,還是我的最愛!



就是這個新天鵝堡下的美味大Brezel



黑森林區都流行把Brezel當早餐



Alsace曾屬德國領土所以也找得到brezel但是比較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inn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