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龍安寺的一方「知足蹲踞」,即使那天一早就馬不停蹄去了源光庵、光悅寺、高桐院總見院、大仙院、瑞峰院,離開建勲神社已經快三點,午餐沒吃又餓又累,我還是憑著一股非看不可的毅力,搭上市巴士205,前往不遠處的龍安寺。

吾唯知足,海闊天空

 

從建勲神社前到龍安寺前,順利的話車程大約25分鐘,包含中途在千本北大路換市巴士59的時間。昏昏沉沉晃呀晃,心裡惦記著要換車,過了幾站抬頭一看,咦!好像怪怪的,仔細對照地圖,天啊!我竟然坐錯方向了!本來應該往西,我卻坐成往東,如同被澆一大盆冷水,整個人瞬間清醒,趕快在北大路バスターミナル下車往回搭,偏偏金閣寺前又遇到大塞車,來回一折騰,到龍安寺已經四點了,距離五點打烊只剩一小時,我立刻飛奔進入寺內。

龍安寺是室町幕府管領細川勝元(也是應仁之亂東軍總帥)在1450年創建的禪寺,應仁之亂(1467-1477年)的時候燒毀,直到1488年才由4世住持特芳禪傑重建。此後受到豐臣秀吉和德川幕府保護,1994年與其它16處古都京都の文化財登錄為世界文化遺產。

秋日京都,天色暗得快,龍安寺裡將近六百年歷史的一景一物,在蒼茫微光中散發另一種朦朧之美。信步遊覽迴遊式庭園-鏡容池、到聲名遠播的石庭,或是我朝思暮想的蹲踞,表面上看來都是簡單樸實的鋪陳,卻處處隱含發人深省的意涵,令人玩味再三不捨離去。

<鏡容池>
在拜觀受付所買票進入山門後,遼闊的鏡容池率先映入眼簾
鏡容池位於龍安寺南側,早在平安時期,公卿貴族已經很喜歡在這裡泛舟遊樂
繁花綠葉萬紫千紅倒映在水裡,美不勝收



鏡容池周圍是以水池為中心的迴遊式庭園
今天的龍安寺雖然以石庭聞名,其實以前是以這片池泉池迴遊式庭園為主

 

鏡容池在江戶時期是賞鴛鴦之地又稱鴛鴦池,現在是觀賞睡蓮、菖蒲的賞花名所


我很喜歡日本寺院裡的青苔地,濃烈的青綠色在光影變換下展現無限生機



龍安寺雖然不是賞楓名所 ,一些畫面依舊迷人

 

寺內花木扶疏,景致相當優美,我覺得不論何時造訪都能感受它的四季之美

 

 

龍安寺初建時有21座塔頭相當龐大,後來許多塔頭荒廢了
西側的西源院是現存塔頭之一,不公開美麗庭園還是讓我駐足留影

 

西源院的方丈是慶長11年(1606年)織田信長弟弟信包所建
龍安寺方丈於1797年因火災燒毀後,就移築此方丈作為本堂的方丈

 

來到方丈的入口處<庫裡>(僧侶居住的地方,也兼寺務所)
外觀以原木和白壁架構出禪宗寺院的簡單素雅與厚實穩重
加上兩側參道竹垣,營造出靜寂之美
 



竹垣是日本庭園造景重要元素之一,龍安寺石階參道兩側也有竹垣
雖然和之前介紹過的光悅垣都是竹子搭的,但是樣式不同就另有專屬名稱「龍安垣」
(光悅垣介紹)

 

方丈(本堂),重要文化財,西源院的方丈移築至此,
本來裡面珍藏狩野派襖絵高達71幅,結果明治時期廢佛毀釋運動使寺院財政困窮
不得已只好把這些國寶變賣了, 一部分流落到美國西雅圖美術館。
2010年10月狩野孝信「群仙圖」20幅其中4幅和「琴棋書畫圖」20幅其中2幅在美國拍賣,
得標者匿名送回龍安寺,2010年12月至2011年3月曾經公開展示,平日不公開
目前方丈內的繪畫是昭和年間所繪,主題和以往不同了

 

重頭戲來了,傑作中的傑作、聞名之龍安寺石庭
不藉一草一木,大約80坪大小的空間,只放15塊大小不一的石頭,其他九成是白沙,
可以說是留白藝術的極致
1975年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造訪讚不絕口而聲名大噪

這片舉世聞名的石庭卻充滿未解之謎:
謎之1:何時所建→各種說法都有,最後依據石庭樣式推斷應該是1619-1680年間
謎之2:何人所建→各種說法都有,最後依據石庭的黃金分割比例推斷可能出自小堀遠州
因為他幫南禪寺大德寺所造石庭也採用黃金分割法,不過沒有留下任何證據足以證明
謎之3:作庭意圖→15塊石頭、分為5群,作庭者到底要表達甚麼無從得知
有「虎之子渡」說、753說、心字說白砂為海石組為島等眾說紛紜 

 


唯一可以確定的是,坐在方丈前廊也就是石庭南側觀察,怎麼數都數不出有15顆
可能要從別的方向算,但是目前遊客只能從南側觀賞
上圖是我自己拍的,這張龍安寺簡介上的照片,從這個角度看最清楚

 

 

門票正面的石庭圖與背面說明 

 

文簡介寫著「石群之鑑賞」,大意是說:每個人靜觀這些石群集合、離散、起伏,
會根據自己禪學、哲學方面不同見解而有不同領悟
我想作庭者最大目的,即是希望觀者靜心凝視眼前景物,自由感受它的意境

 

無論觀者得到何種啟發,不可否認,龍安寺石庭空間構成相當卓越
石頭形狀、大小、遠近、高低以及與白沙相輔相成,相互保持完美協調感
石庭週圍的土牆也很特別,是以菜籽油混合泥土砌成,從裡面會不斷滲出油脂,
經年累月形成牆面獨特色澤紋理

 

石庭旁有一株日本最古老的陀助椿,通常在3,4月上旬開花
據說是豐臣秀吉攻打朝鮮時一位叫陀助的人帶回來的,所以名為
陀助椿(就是茶花)

 

 

終於來到「知足的蹲踞」,蹲踞是日本茶室前常見裝置,
意思是達官貴人來到這裡也要蹲踞下來洗手以表謙虛
這座蹲踞是德川家康孫子、水戸藩第2代藩主徳川光圀獻納,現場是複製品

 

這座蹲踞為什麼那麼有名?因為上面刻的四個字。
中央的「口 」是注水處,有意思的是,
沿著「口 」順時鐘方向刻著「五・隹・疋・矢」都共用「口 」偏旁,
組成「吾唯知足」四個漢字,真是令人嘆為觀止的巧思

著泉水源源不絕注入大小固定的「口 」字,多的水只能溢出,彷彿提醒世人,夠就好不要貪多,知足之人,雖貧而富;不知足者,雖富而貧。知足之法即是富樂安隱之處。對照當下世態,「吾唯知足」的確是人人受用的四字。無意間看到日本最大禪寺─京都妙心寺網站首頁的圖片,也以這「吾唯知足」蹲踞提醒日本人要知足,要節電節水節油,因為過度依賴核電的苦果正由大家與後代承擔。我們也要深自警惕啊!

摘自京都妙心寺網站首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inn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