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良東大寺北方有一條古道「般若坂」,自古以來即是山城(京都)往來大和(奈良)的越嶺之路,交通地位重要,多次出現在歷史舞台。這條「京街道」兩側有不少中世以前留下的史跡和文化遺產,般若寺就位於「般若坂」最高處,是一座歷史可遠溯至飛鳥時代的千年古剎。
在歷史長河中,般若寺自有說不完的故事。如今悄悄佇立在櫛比鱗次的住宅間,境內花草四季恣意綻放,15萬株波斯菊尤其獨領風騷,使般若寺以「波斯菊寺」、「花之寺」名聞遐邇。
5月下旬開始,般若寺境內的波斯菊會陸續開花,盛開則在9月下旬。5月底去雖然遇不到盛開美景,我還是想看看初綻波斯菊妝點佛像的風情。
般若寺距離市區不遠,在JR或近鉄奈良駅搭往「青山住宅行」奈良巴士,15分鐘抵達般若寺站,下車歩行5分鐘,就可以看到藏身巷弄裡的般若寺。
我在JR奈良駅西口搭往「青山住宅行」奈良巴士
15分鐘抵達般若寺站下車,沿著指標往般若寺前進
寧靜的住宅區巷弄,完全看不出來在千年前曾經是京都往來奈良的京街道
看到樓門就到般若寺囉,小小古寺也有珍貴國寶,就是這座建於鎌倉時代(13世紀後半)的樓門
般若寺是飛鳥時代高句麗僧侶慧灌開基(629年),奈良時代聖武天皇為了鎮護平城京的鬼門(東北方),特別將位於平城京東北角的般若寺納為官寺,興建伽藍與十三重石塔,還獻納大般若經於寺內,寺名自此更名為般若寺。般若是梵文的智慧之意,所以般若寺在平安時期以學問寺之名昌盛一時,平安末期,由於南都燒討和南北朝兵燹,伽藍盡成灰燼。鎌倉時代將廢墟再興,重建十三重石塔、7堂伽藍(樓門、經藏等)。戰國時期又被戰火波及燒毀大部分伽藍,只剩下樓門、十三重石塔、經藏等珍貴文化財產,江戶時期才重建本堂。明治初期廢佛毀釋使般若寺再度蒙受鉅變,寺院荒廢,很長一段時間沒有住持,直到二戰後才逐漸修復成現在的樣貌。
千年來,小小古寺曾經登上平家物語、太平記、宮本武藏等多部知名文學作品舞台,歷盡榮枯盛衰,近代在歷任住持努力下逐步再興,尤其50多年前的住持遍植波斯菊、山吹、紫藤、繡球、百日紅、荻等時令花草,使般若寺享有花之寺、波斯菊寺(コスモス寺)美譽,也是關西花の寺25靈場17番。
從樓門看十三重石塔
入口好庶民啊,在旁邊售票亭買門票500円
一進去會先看到33尊觀音石像一字排開,這些觀音石像是元祿16年(1703)山城國(現京都府)寺島氏為求病癒而奉納
已經有300多年歷史的觀音像表情各異,本來安置在十三重石塔基壇上,昭和大修理後搬到本堂周邊
十三重石塔,重要文化財,是來自南宋的石匠伊行末在1253年左右建造
從樓門看十三重石塔,日本最大、最具代表性的石塔,後世十三重石塔典範
鎌倉時期少數遺留的經藏,就是藏經所,重要文化財
這2座鎌倉時代笠塔婆也是重要文化財,十三重石塔建造人伊行末的兒子伊行吉為供養父母而建。
本來在寺外的墓地入口,現在在本堂右側,是日本最古老最大的笠塔婆
石塔部份建材群 室町~戰國時代
戰國時代,松永久秀在般若寺附近建多聞山城,內有日本最早的天守閣(四層櫓),
後來松永久秀兵敗自殺,織田信長下令摧毀多聞山城,將石材搬去建郡山城
現在寺內四處散落的這些石塔就是當年被徵召去建成的石材一部分
本堂,經過多數焚毀後,現在的本堂重建於江戶時期(1667)
本堂前的門牌上畫了很美的波斯菊
江戶初期(1694)建的鐘樓
平重衡公供養塔
平重衡是平清盛五男,治承4年(1180)5月平家平定「以仁王之亂」後,曾經支持以仁王叛亂的南都(奈良)僧眾將平清盛派去和談的人馬
抓了60多人斬首掛在猿澤池畔,終於激怒平清盛,派平重衡為總大將率領四萬官兵全力攻打南都,
主要戰場就在奈良坂和般若寺,僧眾終究不敵官兵大敗,平重衡站在般若寺門前下令放火。
由於當天吹西北風,猛火瞬間席捲附近的東大寺與興福寺,大火燒得般若寺、東大寺、興福寺等佛閣殿院一與不留,
寶貴經卷悉歸烏有,死於戰場的僧眾千餘人,被大火燒死的三千餘人,這就是歷史有名的奈良大火
想當然南都僧眾對平重衡恨之入骨,所以日後平氏在「一の谷」戰役大敗,平重衡被俘
奈良眾僧要求引渡平重衡,將他在木津斬首後,頭顱被釘在他曾下令燒毀的般若寺鳥居前曝曬
因此有這座供養塔
般若寺寺域不大,走走逛逛大約半小時就可以繞完,可是我竟然在氣溫30度的正午豔陽下待了2小時之久,初綻的波斯菊與表情姿態各異的石觀音,描繪出一幕幕旖旎畫面,為歷盡世事興衰的千年古寺,帶來無窮無盡的盎然生機。
般若寺御朱印
般若寺美麗的波斯菊御守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