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訪法隆寺是細雨霏霏的冬日,滿天陰霾彷彿吞噬了整座寺院。今年冬季再訪法隆寺,這回颯爽陽光加持,陽光輕瀉在堂塔梁柱檐瓦間,勾勒出栩栩如生的光影,重現飛鳥時代的霞蔚雲蒸,氣象萬千。
飛鳥時代,聖德太子繼承用明天皇遺願,在奈良斑鳩宮附近建造法隆寺,又稱斑鳩寺,據傳始建於607年,雖然確切年代眾說紛紜,但是通過現代發掘調查,可以肯定是聖德太子在世時建造無誤。法隆寺寺域非常遼闊,廣達19公頃,建築風格深受中國魏晉南北朝影響。伽藍分為東西兩院,西院伽藍有金堂、五重塔、山門、迴廊等,雖然聖德太子時期原建物已在西元670年大火悉數焚毀,現存為7世紀後半葉陸續重建,仍是世界最古老木造建築群。東院伽藍則以八角堂夢殿為中心,是天平10年(738年)行信僧都為追悼聖德太子而在斑鳩宮舊址所建。
走過千年歲月,法隆寺數度遭逢祝融之災,幸運的是未曾遇過燒盡全山的大火,自飛鳥時代以來的各朝建築及眾多文物珍藏得以保存至今,成為國寶與重要文化財的大寶庫。1993年,法隆寺建築群和法起寺以「法隆寺地域的佛教建築物」名義登錄世界遺產。
漫步古老堂塔間,梁柱檐瓦雖然透露著年湮代遠的風霜,卻不覺得滄桑感,依舊是當年的恢宏莊嚴。
到法隆寺交通有好幾種,我們從JR奈良站搭大和路快速到法隆寺駅,
轉搭奈良巴士在「法隆寺門前」下車,這站離入口南大門最近
參道兩側老松鬱鬱蒼蒼
西院伽藍的入口:南大門
南大門(國寶)單檐歇山頂門,室町時代(1438年)建立
手機拍有另一種效果
「法隆寺地域的佛教建築物」是1993年時被登録的日本第一座世界文化遺産
後面圍起來的工地是2015年6月到2018年12月中門修復工事
可惜要等到下回才能看到國寶中門了
法隆寺東西兩院伽藍以這條角度略為傾斜的石板參道連接,這條參道在創建時就有了,當時是市街,
千年來不知踏響多少跫音
西院伽藍「凸」字形迴廊從中門向左右延伸,與北側大講堂相接,雄壯優美的環繞著五重塔和金堂
迴廊與金堂都是聖德太子在世時的7世紀後半時期再建,既是走廊也是區分聖境與外界的牆圍,
但是靠近大講堂附近彎角部分以北是平安時代所建
迴廊立柱是梭柱,即柱子中間鼓起上下變細如梭形,這種造型源自古希臘、古埃及,在南北朝時期傳入中國,
法隆寺受中原、百濟地區建築影響甚深
迴廊格子窗勾勒深邃之美
塔與金堂呈左右非對稱並列的法隆寺式伽藍配置,是開日本先河的獨創美學
建於7世紀末的金堂是西院伽藍最古老建築,內供奉釋迦如來、藥師如來、阿彌陀如來與不少日本佛教美術史上著名造像
金堂的斗拱稱為雲斗、雲肘木,是多曲線的獨特款式。二層的卍字形高欄(扶手)、以及將其支撐的「人」字形束也很獨特
是日本7世紀建築的特色
支撐金堂第二重屋檐的四方雕刻著龍柱,是為了強化建築構造,在鎌倉時代大修理時加上
五重塔(國寶)為安置世尊遺骨而建,是日本最古老的五重塔,屬於中國南北朝時代建築風格
與金堂飛翔展翅的屋簷形成非常優美的畫面
大講堂(國寶),平安時代建立,安置藥師三尊像(平安時代、國寶)和四天王像(重要文物)
大講堂雖然是平安時期重建,依舊能令人感受其飽經風霜仍屹立不搖的絕對存在感
聖靈院(國寶)位於西院伽藍東側,建於鎌倉時代,是祭祀聖德太子之處,安置聖德太子及眷屬像(平安時代、國寶)、
如意輪觀音半跏像(重要文物)、地蔵菩薩立像(重要文物)
東室(國寶)緊接聖靈院而建,奈良時代建築,雖然後世多有補修改造,仍是當時僧坊十分貴重的遺蹟
回望西院伽藍,雖非聖德太子在世時原建物而是7世紀後半葉再建,卻是世界現存最古老的木造建造物群
往東院伽藍的參道見證了法隆寺千年歲月
東大門(國寶),位於從西院到東院的參道上,是奈良時代的八腳門
進入東院伽藍前的橫向小路,古意盎然
斑駁
東院伽藍建立在聖德太子一族住過的斑鳩宮遺蹟上,以八角堂夢殿為中心,四周環繞迴廊
夢殿裡供奉飛鳥時代以聖德太子容貌為範本雕刻的觀音菩薩木造立像(秘佛)等多尊國寶佛像,流露著神秘氛圍
迴廊南面為禮堂、北面為繪殿及舍利殿、繪殿及舍利殿北接傳法堂
極重要文化財請勿塗鴉
御朱印
御守
這張照片是2013年冬天初訪法隆寺所拍,當時國寶中門還沒修理
2013年拍的金堂、中門、五重塔,三伽藍要到2018年才能再度合影
法隆寺可說是一座佛教藝術露天博物館,保存千年的建築精粹與文化寶物,非常值得一遊再遊!
聖德太子相關遊記:
[京都]日出時終結悲傷─六角堂
[大阪]鬧區一隅洗心塵-大阪四天王寺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