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目的地聖米歇爾山還有十幾公里遠,向遠方眺望,一望無垠霧茫茫的沙海上,已經浮現金字塔形的輪廓,有如海市蜃樓般,既迷濛又夢幻。
這座介於諾曼地與布列塔尼間的世界文化遺產,是全歐洲規模最大的修道院,法國家喻戶曉的觀光勝地,每年吸引上百萬遊客慕名而來。我們提早ㄧ步在2007年夏跟隨絡繹不絕的人潮前來朝聖,否則今年(2008年)它要歡度1300歲大壽,整個山城會塞爆吧!
聖米歇爾山金字塔的輪廓有如海市蜃樓般迷濛又夢幻
抵達聖米歇爾山腳下的停車場,突然下起狂風豪雨,雨勢之大讓我們只好先躲在車內,一邊端詳烏雲籠罩下的聖米歇爾山。很難想像眼前的龐大建築群在西元7世紀前只是克爾特人(又稱塞爾特人Celts,法國人老祖宗之一)祭神的荒島,直到西元709年,附近阿弗朗甚教區的奧貝爾主教 (Bishop Aubert of Avranches) 宣稱,大天使米迦勒(又譯聖米歇爾,Archangel Michael) 三次託夢給他,說這一帶曾經是亡靈的安息地和海上墓園,所以要在這裏蓋聖壇來趨吉避凶。
哇!又是大天使米迦勒的神諭,聖女貞德也是說她得到大天使米迦勒的指示要求她帶兵收復法國失地,米迦勒是戰事之神,在中古時期的宗教信仰中具有不可小覷的重要性,難怪都把它抬出來成就(自己)一番事業。總之,主教就以此名義在島上最高處蓋了一座小教堂,這是聖米歇爾山修道院的起源,也是Mont-Saint-Michel名字由來,不過那時候規模還很小。
到了9世紀,許多農民為了躲避攻打歐陸的維京人來教堂下方避難,逐漸形成村落,就是現代修道院下的商業區。10世紀,諾曼第公爵查理一世才建立本篤教會修道院。此後從11世紀到16世紀不斷增建整修,總共歷經8百多年才大功告成,涵蓋了哥德式和羅馬式風格,形成目前如金字塔般的龐大三角形建築群。其間也遭遇好幾次攻打,由於本身具備斷崖峭壁與海水包圍的絕佳天然屏障,使它還成為歷史上百攻不破的城堡要塞,15世紀英法百年戰爭結束後,由於聖米歇爾山成功抵禦英軍,而倍受信徒崇拜。16世紀宗教革命,教會更相信可以藉由米迦勒戰神之助來剷除新教徒,所以1897年還在157公尺的塔頂以金箔打造了大天使米迦勒的銅像。
以金箔打造的大天使米迦勒銅像是全島最高點
絕佳地理位置成為歷史上百攻不破的城堡要塞
1300年來,這座小島歷經了要塞、監獄(法國大革命在這裡囚禁過數以萬計的罪犯和政敵)的時代,現在成為法國僅次於巴黎的熱門景點,每年賺進非常可觀的外匯。本來只是一個小小荒島,由於所謂的神諭,耗費不知多少財力人力與時間才完成,可見得宗教在當時的影響力有多大。
聖米歇爾山在不同天候、時間與距離下呈現的美感各異,都具有非常震撼的效果!
雨過天青後的聖米歇爾山
餘暉映照下遠一點的聖米歇爾山
餘暉映照下走近一點
再近一點
除了壯觀的修道院建築,潮水漲退的天然奇景更是一大賣點。環繞聖米歇爾山的聖馬羅海灣大部份是泥沙,退潮的時候,海拔88公尺的聖米歇爾山周圍是一大片無邊無際的沙洲,但是一到漲潮時刻,來自大西洋的洶湧波濤就像萬馬奔騰般淹沒沙洲,一轉眼,聖山變成汪洋中的小島,浪潮最高可以到15公尺,氣勢磅礡。直到退潮,周圍才回復沙洲景觀。以前交通不便,加上朝聖者必須以船隻或是等到退潮才能橫越沙洲進入聖城,來一趟歷經重重險阻,使這座聖山充滿高不可攀的神秘感。直到1874年法國蓋了一條聯外道路,才褪去神秘面紗,每年有350萬以上的遊客擠進這小島。
退潮後,聖米歇爾山周圍是一大片無邊無際的沙洲,旁邊就是停車場
這片沙洲蘊含豐富自然生態
我們到達的時候還沒有漲潮,小島周圍仍然是廣闊沙地。大雨方歇,許多遊客已經迫不及待跑到沙地上玩耍,我們趁機頂著強風走在堤岸上感受一下古人費盡千辛萬苦來此虔誠朝拜的心情,才進城找落腳處。第二天清早,到城外一看,海水不知何時已經無聲無息的環繞整座島嶼,如果不是有聯外道路,還真的就像遺世獨立的孤島呢!
退潮後許多遊客到沙地上玩耍
歷經了修道院、要塞、監獄,現在成為法國僅次於巴黎的熱門景點
進城的入口只有一個,城裏也只有一條狹窄蜿蜒的主要道路「朝聖大道」,中世紀以來,這條以鵝卵石砌成、長僅幾十公尺板道就是最熱鬧的地區,兩旁禮品店、旅館、餐館林立,販賣諾曼地和布列塔尼的各種特產。跟隨摩肩擦踵的人潮,沿著石板道往上走,就會來到建築樣式獨一無二的聖米歇爾山修道院。
進城的唯一入口
主要道路「朝聖大道」兩側都是千年以上的老房子與城牆
禮品店最多
狹窄蜿蜒的街道摩肩擦踵
從我們住的旅館往下看,叉路真小條
城裏許多這種彎延爬坡小路
待續....上帝的金字塔:聖米歇爾山 (下)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