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上的他們笑容如此燦爛,對未來充滿抱負與希望。誰也不知道,在不久的將來,一篇篇年輕的生命樂章就像突然斷了弦的琴音般戛然而止,和所有在戰爭下逝去的人( 二戰死亡人數約7200萬 *註1)成為這段悲慘歷史下的犧牲者。
在諾曼第登陸點沿線隨處可見紀念碑與底下擺放的黑白照,令人心痛
1944 年 6 月6 日凌晨,為了解放納粹德國控制下的歐洲,盟軍部隊展開大規模軍事反攻。這場代號為「Operation Overlord」(大君主作戰)的諾曼地登陸計劃,在東起康城北方Orne河口附近,西至科登丁半島東岸,綿延大約95公里的海岸線揭開序幕,直到8月25日解放巴黎才正式結束諾曼第戰役。
諾曼地登陸之所以名垂千古,不僅在於它是一項史無前例的超大型陸、海、空三棲聯合作戰行動,總共動員300萬兵力橫渡英吉利海峽,更是二次世界大戰中最重要的一場戰役,成功的在歐洲開闢第二戰場,解除俄軍在歐洲東部的作戰壓力,是盟軍獲勝關鍵。
早在午夜1點16分,盟軍先由英美三支傘兵部隊空降至德軍陣線後方,以牽制德軍裝甲部隊前往海岸支援。凌晨6點30分,四千三百艘盟軍船艦隨即對諾曼第沿岸德軍陣地發動猛烈攻擊,掩護陸軍兩棲攻擊行動,十三萬五千名盟軍士兵搭乘數千艘登陸艇搶攻代號分別為SWORD(寶劍)、JUNO(朱諾)、GOLD(黃金)、OMAHA(奧馬哈)、UTAH(猶他)五大灘頭,以精心策劃的前後包夾的方式,展開這場驚心動魄的慘烈行動。
1944 年 6 月6 日拂曉出擊搶攻五處灘頭
其中OMAHA奧馬哈是面積最大的搶灘地點,也是德軍防守最嚴密的據點,海中和沙灘上滿布地雷,還有一道防衛森嚴的陡峭懸岩。負責搶攻這個灘頭的美軍第 1 步兵師是諾曼地登陸中死傷最慘重的一旅,大多數人出師未捷身先死,根本還沒抵達岸邊就被德軍砲火擊斃或潮水奪去生命,一片烟硝瀰漫中,只見成排屍體隨浪漂流,洶湧的波濤染成殷紅色,短短一小時傷亡三千人,從此,這裏被稱為血腥的奧馬哈(Bloody Omaha),電影『搶救雷恩大兵』一開始那段血淋淋的搶灘畫面就是重現了當年OMAHA浴血戰的殘酷與慘烈。
除了登陸奧馬哈灘頭傷亡慘重,其他登陸行動都大獲全勝,盟軍在七月攻下諾曼第,此後一路橫掃法國北部,解放了比利時、荷蘭,並且攻進德國。
血腥的奧馬哈(Bloody Omaha)灘頭傷亡最慘重
歲月如流,唯有歷史不能遺忘。法國政府依照當年作戰計畫,規劃了八條諾曼第登陸參觀路線,每一條以顏色區分,分別包含了五個搶灘點範圍以及後續解放的城鎮。只要沿著標示「Normandie Terre-Liberté」( Normandy Land of Liberty )的海鷗圖像立牌,都可以輕易找到任何一條參觀路線。
法國政府規劃了八條諾曼第登陸參觀路線
循著海鷗的指引就可以找到戰爭路線
每條諾曼第登陸參觀路線包含了後續解放的城鎮
由於每一條參觀路線涵蓋面積很廣,我們沒有時間整條看完,就從康城出發,由東往西沿著海邊尋訪五個搶灘點。當年風聲鶴唳的登陸海岸線,重建了一排排很「美式」的現代房舍,有的人慢跑、有的人散步,走在其間,充滿加州海灘般悠閒氛圍,和鄰近城鎮截然不同。雖然表面上時光似乎沖淡了一切,風中已經嗅不出當年的腥風血雨,但是沿途一座座海鷗圖像立牌清楚記載6 月6 日當下發生的事,以及一間間戰爭博物館展示陣亡將士遺物、隨處可見的紀念碑下泛黃黑白照與花圈、砲台、戰壕,還有好幾處遼闊的陣亡將士墓園,還是會讓人心頭湧現一股悲淒。
隸屬Gold Beach搶灘點的VER-SUR-MER沿途可見重建的現代化海濱住宅
潔白乾淨的沙灘充滿優閒氛圍
處處砲台、戰壕提醒人不能遺忘的過去
當我們來到當年隸屬奧馬哈灘頭的St. Laurent-sur-Mer海邊,沙灘上3座巨大不銹鋼雕塑突然映入眼簾,原來是2004年6 月6 日諾曼地登陸60週年,法國雕塑家特別製作獻給陣亡美國將士。跟許多遊客一樣,我們第一眼也覺得很突兀,但是看到銘刻的說明了解它深刻意涵後,不禁深受感動。
St. Laurent-sur-Mer沙灘上豎立3座巨大不銹鋼雕塑
這座名為「Les Braves」( The Braves )的雕塑以冷調的不銹鋼材質和利刃般造型來象徵戰爭的殘酷,中央7支不銹鋼群的其中5根弧形不銹鋼代表士兵搶灘時被砲彈擊中跌落海裏掙扎的無助,另外兩根筆直伸向天際好像合掌祈求和平,不銹鋼反射的微光映照出蔚藍海浪與金黃細沙,更讓人緬懷將士們的勇氣與犧牲換來後代子孫的平安幸福。
除此之外,「Les Braves」還包含三個更深的意涵:
The Wings of Hope(希望之翼):當年面對機關槍掃射仍然誓死搶灘的勇士精神提醒世人,只要抱持希望就能扭轉未來。
Rise Freedom(自由揚起):這些奉獻生命抵抗殘暴侵略者的英雄,鼓舞我們更堅強抵禦任何不人道行徑,維護人權與自由。
The Wings of Fraternity(友愛之翼):所有犧牲的將士們不只是軍人,更是我們的兄弟,大家應該發揮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精神,互相友愛消弭仇恨。
The Braves=The Wings of Hope, Rise Freedom, The Wings of Fraternity
「Les Braves」獻給陣亡美國將士的同一時刻,附近的Arromanches也展開諾曼地登陸60週年紀念活動,法、美、俄、英等全球20位國家元首與政府領袖齊聚一堂,德國前總理施若德更首度代表德國出席,象徵戰爭的傷口在多年後終於癒合,歐洲共同迎向美好未來。諷刺的是,當時正好是伊拉克戰爭發動後一年多,儘管布希特別出席紀念活動並且強調出兵伊拉克的正當性,法德仍然對美英未經聯合國授權單方面出兵伊拉克同聲譴責。美軍在諾曼第登陸死傷最慘重,沒想到59年後又是一批批青年被送上伊拉克戰場,交戰雙方在戰爭中都造成重大傷亡,不計其數的家庭破碎,這些豈是當權者自認的合理行為所能彌補的呢?
昔日屍橫遍野的戰場,如今設置一張張登陸實景照片讓人如歷其境
一間間戰爭博物館展示許多陣亡將士遺物與作戰裝備
陣亡將士遺物與作戰裝備都是真實的
這些機具殘骸都是從海裡打撈上來的,而且還有非常多沉在大海未打撈上岸
來到事件發生點憑弔這一切,才能親身體驗真實感受
每個人在學校都約略唸過諾曼第登陸的歷史,但是白紙黑字讀起來不痛不癢。來到事件發生點憑弔這一切,才能親身感受到強烈的震撼與深切的心痛,因為很多年輕人就這麼戰死了!比起那個動盪不安的年代,我們這一代與下一代真的太幸福了!如果要選出一生中必去的旅遊點,我一定會把諾曼第登陸現場巡禮列入其中,當權者當官的更應該來看看。因為不論師出甚麼名,最苦痛的永遠是百姓,唯有牢記戰爭的殘酷,才會珍惜自己與他人的生命,才能永遠活在無懼無畏自由和平的世界。
唯有牢記戰爭的殘酷,才能永遠活在無懼無畏自由和平的世界
*註1:World War II casualties:http://en.wikipedia.org/wiki/World_War_II_casualties
**延伸閱讀:
諾曼地登陸後一座座城被光復,但是也造成非常嚴重破壞,像西部大城康城Caen化為灰燼,請看:【遊法】總是無法忘卻─浴火鳳凰的康城
***另外還有值得一看的 諾曼第登陸紀念互動網站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