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有兩座國寶級燈塔,1872年建造、古蹟等級為馬祖最高的二級古蹟東犬燈塔,以及1904年建造的三級古蹟東引燈塔。
如果說東引燈塔予人傲然孤寂的悲壯,那東犬燈塔就是寧靜致遠的祥和。
側身送落日,引手攀飛星
幾年前拜見過台灣位置最北的東引燈塔後( 遊記在此 ),就對東犬燈塔魂縈夢牽,終於在這回第三度馬祖遊實現了。
出乎意料之外的,東犬燈塔景致絕美,可以說是我看過燈塔中最殺底片的。除了擁有特殊建築樣式,還有精心設計的遼闊園區,以及散落四處的隱密砲陣地、碉堡,更不用說懸崖下的壯闊海景,一幕幕令我驚艷連連!
東犬燈塔在馬祖東莒島東北方老頭山頂一片綠草如茵的草原上,與東引燈塔共同扼守閩江口
東犬燈塔和東引燈塔都是在清朝開放五口通商的時空背景下,
由海關總稅務司英國人Robert Hart主導興建的洋式燈塔,
和四座別致白洋房一起被稱為「白毛城」
如果以原始建築來看,東犬燈塔是台灣現存洋式燈塔中第二老的,第一老是 1871年金門東椗島燈塔
雖然官方資料寫澎湖漁翁島燈塔是最老的,不過它1778年蓋的時候只是石塔,現在的模樣是後來改建的
注意到燈塔正門口這堵牆了嗎?這是防颱牆,是台灣所有燈塔唯一有蓋防颱牆的。
因為燈塔正門和辦公室大門相對,兩門間設有斜坡小路相通,
為了防風,讓工作人員便於出入,所以蓋這堵牆
藍天白雲下的白色塔身,散發無與倫比的寧靜祥和
東犬燈塔更是第一座以花崗岩石材建造的燈塔
工作人員養的羊咩咩努力吃著草
白屋、黑羊,絕妙的組合
視野遼闊,無論哪個角度都有令人讚嘆的美景
別說它有地中海風,它有自己的風格,是其它燈塔比不上的
燈塔北側平臺上,佇立著兩尊「霧砲」。「霧砲」是甚麼呢?
當海面霧太濃的時候,燈塔放出的光芒不足,就需要「霧砲」來指引船隻。
「霧砲」通常是成對的,一左一右設置在燈塔附近,面對海面。
每處燈塔的霧砲使用方式不盡相同,
東犬燈塔的霧砲是在船隻鳴放「霧笛」時再鳴炮回應,讓船隻以此判斷距離。
東犬燈塔兩側散落許多碉堡、砲陣地,這金剛堡是其中一座。年年大量撤軍,這些軍備設施都荒廢了
廢棄的碉堡在晴空下顯得格外孤寂
臨海另一大片廢棄陣地,
在民國七十幾年,東莒兵力有二千人左右(一個加強旅),現在只剩二百名,和居民差不多
前幾天新聞報導,國防部還要持續縮減金馬澎湖外島兵力,看來廢碉堡會更多
碉堡裡張貼的共軍兵力識別圖,製作日期不過才幾年前,卻已今非昔比
另一處地下碉堡:增強二號
燈塔另一側臨海崖邊有一處巨大砲陣地
砲陣地裏的八吋砲雖然密封著,小牛說裡面有上油,所以應該是有持續保養中
1956年第一次台海危機和1958年823炮戰,馬祖雖然不是主戰場,東犬燈塔和這些大炮仍然繃緊神經全面守衛
縣政府在大砲海崖邊搭起簇新瞭望台,可以俯瞰壯闊海景,果然很全力拼觀光
居高臨下眺望雄偉的懸崖、海蝕溝等海蝕地景,驚心動魄
ㄧ座座島礁矗立在洶湧的碧綠波濤中,氣勢磅礡
這裡地形險峻視野遼闊,果然是設立砲台絕佳地點
東犬燈塔腳下的福正老村,曾經是東莒最大村落,依山面海而築,十分迷人
石牆舊瓦,在歲月流轉中散發沉穩古樸美感
倚著山海風景,越過老屋的二坡水屋脊遠眺燈塔美麗身姿
緊鄰燈塔的福正聚落,安靜躺在半山腰,默默守護著燈塔
《同場加映:黑白東犬燈塔》
第一天去燈塔遇上陰天,將陰天拍的燈塔轉為黑白照,頗有異世界味道
更多東犬燈塔照片底佳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