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晴天之國岡山偏遇上梅雨季,接連幾天大雨,總算在造訪備中松山城這日暫歇。儘管天際仍難掩山雨欲來之勢,我依舊為著眼前即將浮現的天空之城而雀躍不已。
自從2013年一圓天空之城竹田城(遊記)登城心願後,對這座同有天空之城美譽的備中松山城一直念茲在茲。今年初夏因緣際會參加日本岡山縣攝影比賽,終於有機會一訪。
備中松山城位於高粱市,從岡山車站搭火車到備中高粱站後,還要搭巴士到城見橋駐車場,再轉搭登城巴士到ふいご峠,最後爬登城山路20分鐘才能抵達。因為時間有限,我和同伴相揪搭計程車,抵達備中高粱站後,到車站對面尋找網友所稱可協助預約計程車的觀光案內所,卻遍尋不著。剛好有一輛計程車載客到車站,我們立刻攔截,運氣真好,否則等巴士相當耗時!
高粱市素有備中小京都之稱,歷史悠久,計程車行駛在蜿蜒小徑中,靜謐城下町有著白牆綿延的武家屋敷與城牆高聳的山麓寺院,高粱川支流紺屋川靜靜流過市街,處處是優雅閒適風情。可惜沒時間,不然漫步在這古老山城想必相當療癒。車行10分鐘左右很快抵達ふいご峠,接著踏上登城山路,我一鼓作氣快步爬行15分鐘,終於看到巍峨的石垣與土塀。
明治時期廢藩置縣前,本州瀨戶內海側由8小國分據,包括備中、備前、備後,備中國大約在現今岡山縣西南部(備前是岡山縣東南部、備後是廣島縣),戰略地位重要。尤其當時稱備中松山藩的高粱市位居備中國中心點,更是兵家必爭之地,早在鎌倉時期(1240年),已於高粱川東岸臥牛山築起城寨,戰亂頻仍藩主時常異動,城寨也逐漸擴張。戰國時期這裏更是壓制中國地區的據點,毛利、宇喜多、尼子、織田等各路知名武將都曾在此設置陣營或居所,位於海拔430公尺山頂的天守是江戶時期(1693)修築完成,為現存12座天守中最高的山城(現存天守是指江戶時期或之前所建,保存至今的天守)。
名列日本百大名城的備中松山城不但是國家史跡,江戸時代建造的天守、二重櫓與一小部分土塀也被指定為國家重要文化財(國寶)。雖然其他櫓、門、土塀是近代復元,置身其中,仍可感受山城要塞的凜凜威風,與岐阜岩村城、奈良高取城並稱三大山城,皆是看盡戰國兵馬倥傯無常亂世的最佳見證。
搭乘8:04岡山發的やくも3号,8:39備中高梁到著
今年大河劇真田丸的opening即取景備中松山城製作CG動畫
車站展示製作過程
歷史悠久的高粱市有備中小京都之稱
抵達ふいご峠後開始登城之路
山下是美麗的田園風情
比起安土城或竹田城,這路簡單多了
依山而建的石垣群相當壯觀,當年這裏有城門、城牆哩
臥牛山由層層疊疊巨岩形成,備中松山城即利用天然巨石岩盤築成難攻不落的山城要塞
大手門跡
這裡以前有足輕番所,就是步兵駐所
從大手門跡順著山路往上可看到構築城郭的雄偉石垣
三の平櫓東土塀(重要文化財)
雖然很多石垣都是復元仍然氣魄逼人
俯瞰三の平櫓東土塀(重要文化財)
戰國時期這裏是壓制中國地區的據點,處處流露歲月痕跡
每到一處都會在腦海想像以前的模樣
抵達二之丸,終於看見天守了
平成年間重建的本丸南御門及五平櫓六平櫓,後面就是天守
歲月
霸氣依舊
江戶時期二重櫓,重要文化財,和天守一樣都是建在天然巨石上2層2階構造
復元的本丸東御門
備中松山城代表紋章是水谷氏左三巴紋(左三つ巴/ひだりみつともえ),土塀上的圓瓦都看得到紋章
復元的土塀
終於到了現存12座天守中最高的天守
建在天然巨石上的2層2階複合式望樓型天守
目前所見天守是江戶時期(1681年)水谷勝宗改建完成,進天守參觀、這天守門真小
幽綠
從現存最高天守眺望高粱市,古人為了防禦而在如此險峻山崖築城,真是厲害
二重櫓正面
復原石垣
備中松山城採階梯狀分布在臥牛山幾個山峰,層層疊疊氣宇軒昂
天守正面再一張
俯瞰二之丸
天守內展示這座城的沿革與歷史
備中松山藩的相關人物
明治六大教育家之一的新島襄曾經在1880年到高粱市傳教,
是備中松山地區的高梁基督教會堂設立及女子教育重要推手
範圍不大竟然也逛超過1.5小時
看盡戰國亂世無常與起起落落
與岐阜岩村城、奈良高取城並稱三大山城
終於登城!大滿足
下山時運氣很好剛好遇到接駁巴士,帶我們去下一站—賴久寺
備中松山城和竹田城一樣,秋冬時節尤其10月下旬-12月上旬起濃霧的清晨,如果運氣好天公作美(日夜溫差大、無風),就有機會出現雲海,從對面山頭的雲海展望台將可以看到天守漂浮空中宛如天空之城的美景。不過這一切都要天時地利人和啊,遠道而來的我只要能登城就大大滿足了!
登城紀念
Travel Data:
備中松山城案內
備中松山城與「真田丸」
交通案內:
1-登城巴士
JR備中高梁駅搭路線巴士⇒城見橋駐車場
路線巴士時刻表
再從城見橋駐車場搭登城巴士⇒ふいご峠,接著步行20分鐘
備中松山城登城バス運行予定表(2016年10月更新)
2-計程車
備中松山城観光乗合タクシー,每天四趟,要予約
備中高梁駅前観光案内所⇒ふいご峠,接著步行20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