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巒環繞溪水潺潺的清泉,本來是泰雅族的地盤。小小部落裏就有四座吊橋,其中三座建於日治時期。
橋身懸空穿越蓊鬱林間,橫跨上坪溪,在天際畫下一道道美麗弧線。從橋這頭到那頭,正著看倒著走,一幕幕都像幅畫。

現實的橋可以走很多回,人生的橋就只能走一次。


 

就像在不同時空中,於清泉留下短暫註記的兩人:西安事變主角張學良、作家三毛,一念之間的決定,越過奈何橋,就再也無法回頭。

清泉,這兩年因為張學良和三毛而聲名大噪。蜂擁而至的遊客,在張學良紀念館與三毛夢屋裏憑弔過往,風中不時傳來一旁原住民飲食區陣陣叫賣聲,顯得既突兀又諷刺。

曾經出現在你我小時候課本裡的「千古罪人」張學良(大陸則把他捧為「民族英雄」),隨著1990年恢復自由,一堆記者採訪他並且著書立傳,台灣開始有不同的聲音。從「萬惡不赦」變成「軍事天才」,「其政治家的節操與風範,和青年愛國者的熱血尤爲難能可貴」(唐德剛),各種美言紛紛出籠,新竹縣政府更花四年耗資兩億,以他1946-1959年幽禁在清泉的住所為藍圖,蓋了嶄新紀念館。看著牆上一張張泛黃照片與影片簡介,張學良化身為傳奇英雄人物,強調著這位東北一代梟雄幽居不得志的抑鬱、和趙四小姐淒美深刻愛情。絕大多數人已經對這段歷史不了解,應該都會為這柔情鐵漢一掬同情之淚吧!

其實細數張學良來台灣的生活,清泉13年,1957-1961年高雄市西子灣,之後在北投,都是風光明媚的好地方。雖然蔣介石違法軟禁他半個多世紀,不過比起西安事變另一主謀楊虎城被殺,以及無數在共產黨手中迫害致死的人(包括張的親友)相比,他在台灣的日子實在是很爽,難怪可以活到一百歲。

張學良行過浮生千山路,等到草萋萋,少年人老,始終不肯說出事變內幕,把秘密帶進墳墓,留下一堆謎團,也引起爭議論述不斷。在主觀與客觀之間,歷史永遠難有定論。不論孰為真?孰為假?誰是誰非?我認為柏楊說的最中肯:將來無論是統是獨,張學良都不是英雄。

唯一不變的鐵則是,歷史是一面明鏡,人人都明瞭以史鑑往知來,卻總愛重蹈覆轍。西安事變過了70多年,比對今日政局氛圍,似乎還是沒有記取教訓。

 

For your reference:

1. 想了解張學良可以參考兩人訪談他後寫的文章,看法南轅北轍,請自行消化吸收

正方:唐德剛寫的張學良口述歷史序─「三位一體」張學良:花花公子 政治家 軍事家 (點此)。唐德剛對張學良的評價,得到張學良本人的肯定

反方:曹長青寫的西安事變真相:張學良糊塗死了—假英雄、假將軍、假基督徒(點此)

2. 「重慶談判」的歷史教訓 (點此)  


待續:[清泉]夢屋、井上、地雷餐


群山環繞溪水潺潺的清泉是泰雅族的地,看這些圖騰

 


村落入口一幅幅泰雅族浮雕畫

 

 


清泉村沿著上坪溪兩岸分佈,照片中搭棚子的地方就是泰雅美食區,生意普普,
雖然頗貴有機會還是去關照一下吧

 

 


小小部落裏以四座吊橋跨溪銜接兩岸,景觀非常獨特,
圖中嶄新建築就是97年12月才落成的張學良紀念館


 


四座吊橋唯一不是日治時期建的,連接張學良紀念館和對面村



清澈的溪水,嘩啦啦流經一座座橋下

 


 人們穿越蓊鬱林中的橋間尋幽訪勝

 


懸空造型在天際勾勒出美麗線條


 


清泉不只有故人、溫泉,林相也很美


 


張學良有關的史蹟在河兩岸各有一處,張學良紀念地和張學良紀念館,為何有兩個地方?請看下

 

 


懂了吧,張學良紀念地是他原幽禁地張學良紀念館是97年底完工新建築

 


張學良幽禁住所在日治時期是台灣總督府勤行報國青年隊新竹訓練所,
房舍被沖毀後以石樁圈出當年住所範圍,做為遺址公園,旁邊有一張張老照片


 


97年12月12日西安事變72週年落成的新紀念館是參考故居相片重建,
看門口張學良和陪他軟禁的趙一荻雕像就知道,
這紀念館將兩人定調為可歌可泣的愛情故事,可是事實上....

 

 


張學良自由後曾經接受訪問說,其實他最愛的女人是“紐約那個

 

 


始終不肯說出事變內幕的張學良,把秘密帶進墳墓,留下一堆謎團
還包下清泉擁有紀念館、公園供後人瞻仰,真是上輩子燒了很多好香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Winnie 的頭像
    Winnie

    winnie@lonely planet

    Winn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