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綻放的周末午後,走訪多年沒去的坪林。
這裡本來是北宜公路必經重要中途站,雖然國道五號通車後,車水馬龍盛況不再。卸下濃妝豔抹,洗盡鉛華,層層青翠山巒的魅力才真正展露無遺。
爬上迂迴的山路,正驚嘆著離市區不遠處竟然有如此秀麗的山林勝景,眼前豁然出現漁光國小幾個大字。
原來這是有八十多年歷史的老學校呢!
它在西元1920年創立,日治時期叫坪林學校大舌湖分教場,1947年改名為漁光國民學校,2006年改制為坪林國民小學漁光分校。
大舌湖名字由來也很有趣,因為北勢溪流經這裡的時候,曲流地形特別明顯,溪流彎曲如大蛇吐信,所以日治時期這裡舊地名叫「蛇舌湖」,後來改名為「大舌湖」。
走入這所台灣本島最迷你的學校,很難想像它在繁盛時期,也曾經有過3、400名學生就讀的盛況。只是和許多山區小學的命運一樣,隨著人口嚴重外流、生育率逐年銳減,難逃廢校命運。西元2002年上任的前任校長曾經想辦法拖延漁光被裁撤,他以學校周遭豐富的自然生態和美麗景觀設計「假日學校-創意遊學」課程,吸引全國各地小學生到漁光進行生態教育,成效卓越。不過名聲再怎麼遠播,地方政府為了節省教育支出,還是決定改制,2006年把漁光併入坪林國小成為分校。
雖然歷史悠久的漁光已經不是獨立學校,幸好校區仍存,維護得不錯,至今仍然是許多都會小學遊學、夏令營、校外教學熱門場地。
穿越山櫻綻放似錦的山路,來到八公里外的坪林老街,雖然是假日,遊客卻出奇的少。與歷盡風霜的斑駁街牆擦身而過,牆縫間茂盛的綠葉,喚來了春的腳步,跫音即將響起......
只要來到坪林,就可以飽覽美麗茶園風光
坪林茶園約在海拔400至700公尺坡地上,茶業歷史相當悠久,以文山包種茶為主
乍聽「漁光村」會誤以為是臨海漁港小村落,其實是因為這裡溪流以盛產魚蝦著名
位於層層茶園旁的漁光國小
雖然現在已經變成坪林國小分校,大門上的校名依然未變
即使是目前台灣最小的分校,校園還是夠大,以大地為書本,茶香、蝶影、烏蹤、蛙鳴自然為知識
教室門口還養一隻麝香豬,一直該該叫想出來玩
連人間仙境匾額都有,在這裡念書真好
蔣經國來過的證據
這尊長滿青苔的雕像是哪位啊
原來是國父百年誕辰建的,本來雕像位置在大門入口,
後來大門改地點,雕像就變成在邊陲地帶
日治時期的大門在另一側,現在標示出來以紀念
從漁光國小到坪林老街的路上山櫻盛開
先民也曾為生計赤足穿梭在櫻花樹下的山路上
周末午後,寂寥的老街
這棟據說有上百年歷史,充滿濃厚閩南風格,不過現在產權似乎有紛爭
與歷盡風霜的斑駁街牆擦身而過
留言列表